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90|回复: 1

[话题探讨] [中立]物质和精神奖励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发表于 2011-5-6 14:14: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崔冰



         激励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手段,不外乎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是人们生存工作的基础,衣食住行是员工离不开的基本物质需要,坦诚地说,我们大多数人为企业效力的主要目的是基于个人利益需要,也是为了改善经济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因此,企业物质激励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国外企业更偏重物质激励,把它当作激发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在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工资制度和奖励政策,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相对而言,国内企业更注重精神激励,给予优秀职工荣誉称号和政治待遇等,通过大力表彰和舆论宣传树立标兵、能手、带头人等,让职工中的佼佼者们产生职业荣耀感和归宿感,从而激励更多的职工争先创优为企业多做贡献。至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以何为主,我以为不能一概而论,两种手段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关键是如何在使用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化弊为利,更好地激活员工的热情,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犹如硬币都有两个面。一味地采取物质激励手段,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导向下,可能会短时间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职工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也是永远难以平衡或满足的,从长远来看,金钱刺激势必会放大激励的负效应,使员工团队产生惟利是图的价值观,沦入“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巢臼,无疑将增大人力资源成本,阻碍企业的稳定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在物质激励不可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有效的精神激励可弥补物质激励的弊端,营造一个激励员工甘于奉献、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环境,其功效是一般物质激励难以替代的,但是,精神激励的效果也需要物质激励来巩固。毕竟我们置身在一个讲究经济效益的社会,当前CPI指数居高不下,职工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数座大山的压迫,而企业整体平均工资和福利水平相对其它行业的收入还存在着不尽合理之处,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在精神激励的同时,适当强化物质奖励可能会更奏效。


        此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员工都是有需求的。只有当他们的低级需求满足了之后才会有更高级的需求,企业应该以物质激励让员工得到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辅之以精神激励,这样才能激发其更大的工作热情。尤其,对企业的高端人才可能更渴望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如果对他们多采用精神激励,对人才的保留、培养乃至企业长期发展都会善莫大矣,总之,完善好企业的绩效考核奖励机制,让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互补起来,公开公平公正地惠济给优秀职工,企业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的管理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8 10:30:22 | 查看全部
嗯,赞同您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