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里,体现我们的价值
“你们通讯员真是我们班组职工的‘代言人’”,一篇篇稿子,写的都是我们职工的心里话,大家都抢着看呢,希望你们多写稿子,让我们的呼声、我们的幸福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在看到自己的事迹见报后,班长陈国常一席话,让我心潮澎湃。是啊,职工“代言人”,是动力,是责任,在这里,来自不同省市、不同企业的通讯员却有着相同的爱好和追求:为班组职工写作和拍摄,用手中的笔,写出职工们的所做、所获、所想、所求、所需,用镜头描绘出职工们的认识和感受,给职工们带来幸福和快乐,《班组天地》这个平台,这个全国基层班组职工自己的园地,她在激励着所有工友们前行,在催人奋进,她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所有企业员工的方向!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闲暇之余,打开我的剪报本,翻看着一篇篇在工人日报班组天地发表的文章和图片,回想起四年来与她的点点滴滴,不由让人激动不已,与工人日报班组天地的不解之缘,让我感觉自己的劳动很有价值、很有成就感。相信大多数通讯员都有这样的经历,在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中企互动平台,从此,业余时间我几乎全部用在了琢磨班组天地版面的文章和写稿上,感觉生活从未如此的充实和有成就感,我们一起讨论、共同交流,相互点评、共同提高、在平台短短的时间内,自己有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跟贴跟的不仅仅是心跳,也是对自己励炼和锻造。2009年12月,我有四篇稿件在班组天地刊发,2010年上半年,我有近十篇稿件在班组天地发表,我的通讯还上了《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一时间,同事的赞誉,领导的夸奖,让我有些飘飘然。我知道稿能见报,离不开平台老师的一次次斧正和一遍遍修改,更离不开编辑夏晓凌老师的润色。当我们发完稿子的入睡以后,平台管理员还要分类整理稿件,在短短的一天半的时间里,编辑要将百余篇稿件详细阅读,并挑选优质稿件进行再次编写,还有版面后期的排版工作,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工作量啊,班组天地主编夏老师周四晚上大都不能睡觉,需要通宵进行编稿,可想而知,这次又将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每篇文章从选稿、修改到出版不知倾注平台管理和编辑老师多少心血。
在这里,有学习的价值:夏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解写作知识,要求我们用事实说话、要通过对所发现的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新闻不是隔皮猜瓜、隔岸观火、隔靴搔痒,是眼观有物、手触有感的文字。我们写有新闻性的工作,发现工作中的新闻,而不要把工作当新闻,把工作状态当新闻事件。班组摄影更是要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
我们《班组天地》的价值更得到中宣部领导的肯定:版面文短图精,用事实说话,使人感到亲切自然、题材以小喻大,生动具体。润物无声,栏目主题策划来自基层,创意在互动中实现。他们认为,工人日报《班组天地》创意独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将个性化故事上升到理性认识,将事实性报道与理性阐释相统一,通过企业班组“小天地”写出工人阶级“大文章”,在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艺术方面堪称佳作。
屈指数算,班组天地自1987年创刊24年来,中企互动成立四年多时间里,许许多多的通讯员得到了夏老师及平台的培养,很多通讯员写作水平快速提高,这里不仅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通讯员,更有不少通讯员在单位走上了管理或领导岗位,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是《班组天地》她给我们责任,给我们荣誉,给我们在写作的苦与乐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机会,伴我们度过了一个个不知疲倦挑灯苦读的不眠之夜,迎来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黎明,引领我们带着梦想,驾着希望,飞的更高、更远。
(王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