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28|回复: 1

【写作课--1012】这篇灵性跃动的消息从何而来?

发表于 2022-12-22 09:27: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刘 杰

  在安徽采访的日子里,安徽致力培育农字号名牌的举措,令记者如获至宝,在做了大量采访调研之后,我们写了一条充满激情的消息,刊登在人民日报1998年4月26日头条位置上。

  因为思考得深,挖掘得透,素材掌握得多,新闻写得相当生动,事实让人分外信服,有情有景,活灵活现,既有可读性,又有指导性,可谓是记者的得意之笔。

  在消息中,记者记录了安徽创造名牌农产品系列举动,最后忍不住站出来议论道:“谁拥有更多的名牌,谁就拥有市场和希望。”然后又抒情地描写一番:“在安徽,记者看到,无论是千里淮北平原的果乡药都、江淮沃野中的粮棉产地,还是皖南绵延山区间的林果胜地,无不在名特优上下工夫,在规模集约化经营上打主意,求优、求特,更求大、求高,求强、求好。省政府为此每年拨出专款扶持名牌农产品生产,争取每两年推出一批名牌农产品,并策划让名牌进城、名牌出海、名牌上网,真正使名牌农产品叫响国内外大市场。”

  我记得,尽管是篇千字消息,为了采写出生动鲜活的名品,我们用了采写一篇大通讯的投入,认认真真研讨了许多资料,辛辛苦苦跑了许多地方,消息末尾说到的几个地方都去过,先是到了淮北平原的亳州,后来又去了皖南山区,看了不少的典型,走访了一处处的农民和企业,才形成了这篇灵性跃动的消息。

  没有品质的新闻,是打动不了编辑和读者的。夜班不光安排了头条,还加了“编者点评”。文笔也是充满激情,富有灵动之感。新闻报道加个“编辑点评”,是一种提升,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荣耀,不是什么稿件都可获此殊荣的。

  不用说,报道必须很有指导性和针对性,抓住了读者普遍关心的大事儿,同时作品还要写得很有可读性,能够吸引读者,特别是能够激发编辑灵感,总之那是对新闻作品最大的奖赏,是记者最美的期待。

  (作者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09:27:24 | 查看全部
因为思考得深,挖掘得透,素材掌握得多,新闻写得相当生动,事实让人分外信服,有情有景,活灵活现,既有可读性,又有指导性,可谓是记者的得意之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