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2年12月22日 第A4版)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于公历12月21-23日之间交节。古人以阴阳二气的运动理解季节变化,以为“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民间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阴阳二气自此开始逆转,生命活动也将趋于活跃。
冬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又有“冬至节”“亚岁”“冬节”的称呼。在古代这是一个相当隆重的节日,所谓“冬至大如年”。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元日之仪。吴中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说。”“肥冬瘦年”,意即当地人将冬至看得比过年还重要,“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热闹非凡。
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传说当年名医张仲景创制 “祛寒娇耳汤”医治百姓的冻伤,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模样包成食物,久而久之“饺子”之名流传了下来。南方则有“冬至团子年节糕”之俗。旧时,家中磨粉做团子,用肉、菜、豇豆沙、萝卜丝、糖等做馅,蒸熟后祭祖,并馈赠亲友,名曰“冬至团”。在浙江绍兴、嘉兴一带,人们常食馄饨,俗谚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冬至亦是滋补的时节,民谚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春来打虎”。冬令进补,尤以膏方为佳。一副膏方常有20余味中药,经过加水煎药、去渣浓缩后,加入辅料收膏而成,膏体细滑如饴、乌润似漆,有极 好的滋补作用。
自冬至起,各地便进入最寒冷的日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从此日数起,每九天算一“九”,以此类推,至九九八十一天寒尽春来,此俗称为“连冬起九”。漫漫严冬,有一项游戏颇为有趣——填“九九消寒图”。常见的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9个字,皆为繁体,每字9笔,共81笔,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顺描画一笔,每过“一九”便描完一个字,九九回春即是完成。这是“写九”,还有一种称为“画九”,素梅一枝,共有九九八十一片花瓣。进九之后,每日染一瓣,九尽而春深。
冬至夜长,古代还有祈梦的习俗。明人张岱《南镇祈梦》讲述了自己16岁时于冬至日往绍兴向南镇梦神祈梦的经历,字里行间尽是少年对人生的期许与迷惘,读来令人动容。梦是要醒的,长冬也将在数九与消寒图的描摹中一天天过去。在苦寒的冬季,人们通过种种活动为身心补充能量,为彼此增添温暖。冬至到了,春天不远。
袁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