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班组职工精心制作的产品,走进市场后没有一样不是明码标价的,而我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是不是也能放到一杆“公平秤”上衡量其价值呢?班组职工之所以对每月奖金斤斤计较,是因为他们从多一分、少一毛中掂量着自己在企业中的分量,衡量着自己的劳动的价值
还需拿稳“按劳分配”这杆秤 【主持人说题】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 杨 建 时值2011年的红五月中旬,许多企业都在组织开展宣传劳模精神、进行“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我们班组员工在用双手辛勤劳作、积极投入劳动竞赛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有关劳动价值取向的思考。 劳动是幸福的源头活水,我们希望通过勤奋劳动获得幸福生活。但目前的事实是,我们最基层劳动者的价值在一些地方并未能很好地得到体现,辛苦劳作也不一定就能得到认可,让我们时而会有源头水干涸的感觉。因此,我们常常在想:班组员工精心制作的产品,走进市场后没有一样不是明码标价的,而我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是不是也能放到一杆“公平秤”上衡量其价值呢? 我从当副班长到当班长,转眼间也有10多年了。这期间,曾听到过不少班组员工对劳动分配不公的怨言或牢骚;在分配生产任务时,领教过工友因此而产生的抵触情绪。作为职工代表,我曾帮他们反映过情况,幸好所在的企业善纳民意而不断对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分配政策向一线班组倾斜,从而消除了矛盾。目睹这一过程,我深切地感受到,班组职工之所以眼睛瞄准“按劳分配”这杆秤,每月计较多拿、少拿了多少奖金,是因为他们从多一分、少一毛中掂量着自己在企业中的分量,衡量着自己的劳动的价值。 我们班组员工在意付出劳动的所得,不是苛求“付出一袋面粉,就要收获一袋面包”,只是希望企业里能有一杆让自己心里面能够接受的公平秤,公平地称出自己在企业的分量、自己劳动的价值。我们所说的这杆“公平秤”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 首先,不能以“重位轻为”为砝码。有的企业在分蛋糕时自然而然地偏向有“位”的一边,规定奖金系数,拉大奖金差距,最后,“蛋糕”的直接生产者一线员工得到的相对少得多,或许只有几粒蛋糕渣。这样的“歪秤”容易让班组员工作出消极的判断:拿笔杆的和拿扳手的就是不一样!如此下去,班组员工自然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什么价值,也就不去积极主动地去想用劳动创造最大价值的问题。同时,这种机制还会鼓励一些人整天把心思用在谋求官位上,想方设法往上爬,以求得到更多收入。 其次,不能采用长短不同的刻度。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当属退休养老金的“双轨制”,“劳心者”和“劳力者”的薪金明显不是一把尺子。目前,这样的问题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工资分配的杠杆上有两个刻度,“劳心者”和“劳力者”刻度差距悬殊。也许有的管理者习惯了薪酬高高在上的感觉,可这种不公平现象伤害了最基层的劳动者,尤其是一线生产岗位的劳动者,致使他们中一些人看不上自己的岗位,巴不得早日弃之而后快。 第三,不能取用重量不同的秤砣。在一些企业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工人和领导在同一个科研小组里一起搞同一项研发、技改和创新,过程中,大家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可成功后的论功行赏,工人和领导所得到的奖励会有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差距。这就好像用一秆秤却加重量不同的秤砣来称劳动的收获一样,结果是同样的劳动有了不同的回报,这难免让一些工人不服气甚至心生怨气。这样的环境下,班组员工怎么能够正确判断自身的劳动价值呢? 让劳动光荣实至名归,就要拿稳“按劳分配”这秆秤,不附加“重位轻为”的砝码,不采用长短不同的刻度,不取用重量不同的秤砣,让“社会和谐”大计落到实处,让劳动者真正通过劳动创造自身最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