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5-14 23:44:05
|
查看全部
75年前(1935年),濒临绝境的红军,迈开双脚,从瑞金到陕北,长征二万五千里。红一军团8000余人过綦江,以佯攻重庆之势,确保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实现战略转移意图。红军在綦江境内这一历史性的转身,路线长60余华里。
綦江石壕,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重庆的唯一地方。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石壕,再现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那个“华丽的转身”。
取石壕佯攻重庆
遵义会议顺利开
石壕,乘车从渝黔高速公路綦江安稳出口下道,仍需近一小时车程。《綦江县志》记述石壕,“地介川黔,山高地险,历尽兵事”。倒回去10年,石壕依然算重庆南大门。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攻占遵义。中共中央随即决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为防川军进犯,保证会议顺利召开,红一军团红一师在政委刘亚楼[来源綦江在线]指挥下,攻克娄山关,1月10日,攻占贵州省桐梓县城。随即,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左权等军团领导派先头部队继续向贵州新站、松坎和重庆綦江方向推进。
1月15日,红一军团一师二团进驻綦江县羊角乡枫香树、大垭口、红稗土,扼守瑶龙山下川黔交界酒店垭,监视驻扎在川黔边境九盘子一带川军和贵州盐防军。1月21日,红一军团直属队及一、二师等8000多人从贵州松坎出发,经箭头垭,到达綦江石壕镇。1月22日晨,红一军团从石壕场出发经高石坎、梨园坝向贵州温水、良村、东隍等地进军。
中央红军过綦江,造成佯攻重庆之势,确保了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实现了战略转移意图。党史专家认为,石壕扮演了遵义会议保卫者角色。红一军团迅速入渝境又转道离开,是长征中红军一个历史性的转身,从军事战略意义看极其华丽,成就重庆历史一个唯一。 红军夜驻禹王庙
库房曾宿周总理
走进石壕,不时有当地老百姓指着一幢幢破旧小青瓦民房,自豪地告诉记者,“梁兴初将军住过”、“彭绍辉将军住过”、“邓华将军住过”……石壕镇中心小学,一座单檐悬山式屋顶[来源綦江在线]房屋,就是红一军团当年指挥所,今已变成学校存放体育用品的库房。
据了解,1935年1月20日,周恩来、董必武随红一军团从松坎出发,于1月21日下午到达石壕。綦江县文管所所长周铃说,当时,周恩来、董必武就是住在这间库房里。附近操场,是红军放置马匹等物的地方。周铃介绍,红一军团在石壕只驻扎了一宿。1月22日凌晨离开,开始准备“一渡赤水”。
记者看到,这间库房约100平方米,分5个房间,旁边建有几张乒乓台。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墙砖已裸露出来。与一般墙砖不同,这里每块砖上都刻有“禹王庙”3个字。周铃介绍,清朝时,本地张、高、谷三大姓为保家族兴旺发达,在此地联合[来源綦江在线]修建了禹王庙,该庙占地近9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天井布局,砖木结构,左右两个厢房,庙里修有戏台、禹王的塑像、还有观音阁,但上世纪80年代,为修建石壕镇中心小学,拆除禹王庙。
最近,当地政府刚刚将红一军团指挥部石壕遗址修复完毕,并陈列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作为陈列室对外展出。同时,石壕境内还存在赫赫有名的共和国上将邓华、“万岁军”军长梁兴初、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等许多原红一军团战将曾住过的房屋,如今依然作为普通民房使用。 重庆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