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明强 通讯员 吴丽萍 陈卉 陈琳
12月1日,江汉石油工程公司首批量身定制新材料野营房出厂,准备投入使用。“房子的墙体采用新型蜂窝复合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降噪、保温、抗压、防潮性能,还可以保护信号畅通传输,满足营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而且每栋野营房配备有独立的连廊,搬运安装非常方便。”该公司装备服务公司副经理岳辉介绍说。近年来,江汉石油工程公司坚持大力改善一线员工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生产、生活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员工幸福生活指数。
生活越来越方便
近年来,该公司开展生活标准化建设,解决一线员工吃、住、娱乐等难题。该公司建设了中南员工生活基地,将钻井工人的“家”从郊外的野营房搬回市区的公寓楼,基地内食宿、娱乐、学习等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有专人服务、上下班有专车接送,彻底结束江汉钻井工50年逐井而居的生活。40265JH钻井队的老员工张辉上班30多年,搬到公寓的第一晚失眠了,他说:“刚上班那会在井队想洗个澡都困难,谁能想到有一天能住进这么宽敞明亮的宿舍,享受这种星级服务。”此外,公司还为野外施工队伍配备了负压式环保厕所,在大山深处员工能用上抽水马桶;建起了迷你健身房,连上了无线网络,随时随地可休闲娱乐。在吃的方面公司也下足了功夫,调增了一线员工生活费,要求保证每顿四菜一汤,每天一份水果、一杯牛奶。
沟通越来越和谐
近年来,该公司把关爱员工身心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把EAP作为关爱员工的有效载体,不断完善EAP阵地,通过多种路径搭建心理疏解和援助平台,积极发挥EAP在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员工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心理咨询室、解压室等EAP配备设置纷纷落地,EAP心理团辅、“家属进一线”主题开放日、送体检进一线等活动相继开展,利用心理测评系统组织青年员工测试心理压力来源,制定个性化减压方案……通过开通一对一面询、线上咨询热线等EAP服务措施,全力引导员工用积极正确的方式应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困扰,从心理层面推进个体健康、团队和谐。石油工程员工施工作业均在野外,常年奔波于山林、田野之间,施工风险高、工作压力大。该公司为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筹建了江汉工区生活基地,并在生活基地建设了一座“健康驿站”,配备配齐各项EAP相关设施,护航员工身心健康。针对海外一线员工因疫情长时间不能倒休可能引发的疲惫感和不适情绪,该公司一方面专项开展“心系海外员工、情暖海外家庭”关爱活动,向家属详细介绍境外项目防疫措施和应急预案,让家属安心,员工放心。另一方面采取线上线下沟通互动、境内境外关爱帮扶模式,建立“海外互助家园”微信群,营造和谐大家庭氛围。整合资源,健全EAP工作网络体系, 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心理干预,完善“我为青年办实事”机制,把实事办到员工心坎上,有效缓解了海外员工心理压力。实践证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EAP服务,有效提升了员工及员工家庭的心理健康,融洽了团队工作氛围,为该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作越来越体面
今年10月初,在顺北戈壁深处,该公司首台“人机交互”钻机在顺北61X井投入使用。全套钻机自动化装备,动力排管架、动力猫道实现了钻杆和套管的自动输送和交接,铁钻工取代传统液压大钳、DB大钳,新型“悬持+推扶”二层台排管装置实现了无人值守。而在江汉工区,钻井队不仅更换了老旧循环罐、材料房、离心机等设备及辅助设施,听说近期又将30、40钻机升级为电动钻机事宜提上了日程。“30钻机没有司控房,员工扶钻还在室外风吹日晒雨淋。”钻井一公司装备管理部主任熊高程说,升级后的电动钻机不仅有司控房,而且钻台面也更大,工作环境会有很大改善。在距江汉600多公里的涪陵,一线员工也享受到了现场标准化建设带来的“红利”。焦页107平台的两支钻井队增配了管柱自动化处理装置、钻井液数字化智能服务系统等装备,二层台实现无人化作业,铁钻工、机械手解放了人力,钻台作业仅需遥控操作即可。压裂作业时压力高达95兆帕,相当于子弹发射时的压力,以前需要人工操作,员工进入高压区必须要穿防弹衣。该公司引进全自动智能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后,现在只需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即可。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推进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员工生产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能够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工作,自豪感大幅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