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65|回复: 1

【写作课--1019】推敲文字实际上是推敲思想和情感

发表于 2022-12-28 09:38: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钱念孙 211写作课堂

    今年是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诞辰125周年。以往的朱光潜研究,多将目光集中在他营构的美学峰峦及其审美胜景上。……其实,作为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著名学人,他对中外文学不仅喜爱之至,而且钻研至深。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朱光潜认为:“文学的条件本很简单,第一是有话值得说,其次是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作家对人生百态有了深广的体悟和观察后,能否用恰如其分的文字把自己独到的体验表现出来,乃创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对此,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我们必须有一字一句不肯放松的严谨,才能写出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认识和情感表达。

    朱光潜说,一般人不了解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和调整字句,不过是求语句顺畅和文字漂亮些,其实改动了文字,就同时变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也随之而变。其中既可见出作家的文学功底,也显示作者的审美趣味。

    文学创作和欣赏,不仅要掌握字义表情达意的精准度和生动性,还要讲究声音节奏的美感和情调。朱光潜说,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收尾四句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朋友李太伯读后说:“公此文一出名世,只一字未妥。‘先生之德’不如改‘先生之风’。”他听了深以为然,高兴采纳。“德”字与“风”字在意义上固然也有差异,“风”字可含“德”的意韵而包蕴更广,但更突出的优点还在声音上,“德”为仄声字音哑,没有“风”字那么沉重响亮,可将“山高水长”的意蕴表现得更加悠远昂扬。

    文学语言还有一个奥妙,就是含蓄。不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作品中的文字常常在直指的意义之外,还有联想的意义。朱光潜的名文《无言之美》,对此有深切透彻的探讨。陶渊明《时运》中有名句:“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写诗人的情绪,但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让人心旷神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然表露了诗人的情感,但说出来多么简约,而所蕴含的又多么深远!恰如朱光潜所说:“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犹在无穷之意。”

    海明威谈创作,说要诀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认为:“作家倾其一生的创作探索,其实说白了,就是海明威这句话所作的准确而又形象化的概括。”写作遣词造句很容易按习惯走熟路,因为熟路人人走,走起来平坦而省力。你想描写一个事物,脑中自然会浮出一些常用的陈词套语,用起来也很顺手轻松。但真正的作家恰恰要视这种陈腔滥调为仇敌,要在谋篇布局和命词遣意上开辟自己的蹊径,“惟陈言之务去”。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不肯重复庸常的思想和情感,你的创作就会朝着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开掘。正如朱光潜所说:“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摘自《朱光潜:提升文学的趣味和境界》一文(作者:钱念孙,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09:38:22 | 查看全部
文学创作和欣赏,不仅要掌握字义表情达意的精准度和生动性,还要讲究声音节奏的美感和情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