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是我儿时母亲教给的最熟悉不过的腊八节儿歌,它像一种勤俭持家的优良基因,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中、血液里,虽然母亲已经离世多年,但腊八节儿歌和母亲煮腊八粥的温馨记忆,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香甜如故。
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在网上搜索腊八节,会出现这样的解释: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而且中国关于腊八节由来的说法很多,但我最信的,还是小时候母亲像讲故事那样告知的这个: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记得母亲曾经郑重地告诉我,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要吃苦耐劳,持家节俭。
但是记忆深处,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煮的腊八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凡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都经历过这段缺吃少穿的艰难岁月,三餐都是地瓜干、玉米面饼子等难以下咽的粗粮,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虽然腊八粥也是各种杂粮放在一起熬成的粥饭,但因为不常吃而感到格外香甜,加上可以暖胃驱寒,所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是我们一年到头的期待。这一天,勤劳持家的母亲会一大早起来,先是从家中的米缸中分门别类挑选出小米、大米、花生米、红豆、黄豆等拼凑成八种配在一起,然后盛在一个大盆里,放上水浸泡到发胀,再细心糙米,去除其中的沙子等杂物,最后放一大铁锅用柴火烧,直到香飘四溢,我们姊妹几个早就守候在饭桌旁,只为一饱口福,吃到年前最期待的美味。我老家是山东半岛,后来日子好起来了,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这天我家还有用醋泡腊八蒜的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记忆中,母亲通常会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我感觉,上中学时伴着饺子吃腊八蒜是天下最好的美味。
又是一年腊八到,耳边又萦绕起了腊八节儿歌,但是却不见最亲最爱的母亲。吃着妻子从超市精挑细选购来的极品八宝粥,却再也品不出儿时香甜的味道。于是,儿时腊八节吃腊八粥已经成为我今生最美好的记忆。(郭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