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54|回复: 0

张集矿开拓七区盾构机队:打造“神兵利器” 屡创掘进佳绩

发表于 2023-1-3 10:49: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20年9月,张集矿成立了盾构机队。该矿组织盾构机队职工分三批到沈阳生产厂家,全程参与盾构机的生产、调试,全面掌握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拆除等一整套技术,让职工在设备进矿之前就充分摸清设备的结构、性能与操作技巧。该矿还在工资待遇上对盾构机队进行了一定倾斜,工资水平按矿其他开拓队伍人均工资的1.5倍计算。

未来,淮河能源集团规划,以张集矿盾构机队为典型,逐步总结积累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形成一整套技术要领,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工艺的各类专业化人才。

前不久,从淮河能源集团煤业公司张集矿传来好消息,该矿1715A高抽巷使用的直径2.5米盾构机作业线,11月创造了硬岩掘进单月进尺536米的新纪录。操刀这台机器的队伍,是张集矿开拓七区盾构机队,该队也是淮河能源集团目前唯一一支自有的盾构机专业化队伍。

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该队先后施工了3条总长超4000米的硬岩巷道,以先进装备和技术,让传统硬岩巷道掘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效缓解了采掘接替矛盾。不断改良设备,持续总结经验,这支盾构机队伍一次次刷新纪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俨然成为助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神兵利器”。

挑选精兵强将 组建高素质队伍

时间回到几年前,当时在煤炭行业提起盾构机,很多人可能还不太熟悉,因为这项技术更多应用于地铁和隧道施工,在煤矿鲜有应用。2014年,淮河能源集团在煤炭行业率先引入盾构机,在张集矿井下使用,由外委队伍施工,该矿安排人员跟班学习,盾构机队副队长许松山正是其中一员。

依靠外委队伍生产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化队伍。2020年9月,淮河能源集团第一支盾构机专业化队伍盾构机队在张集矿开拓七区成立。

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张集矿对盾构机队人员进行全矿公开招聘。最初组队的41名职工中有一半是高级工,60%人员拥有专科学历,称得上精兵强将了。

“我们在全矿范围内招聘人员,是希望真正挑选出有基础又肯学肯干的职工,通过实践真正培养出一批专业化技能人才。”开拓七区区长吕德东说。

组建完队伍之后,张集矿组织盾构机队职工分三批到沈阳生产厂家,全程参与盾构机的生产、调试,全面掌握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拆除等一整套技术,让职工在设备进矿之前就充分摸清设备的结构、性能与操作技巧。

此外,为了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该矿还在工资待遇上对盾构机队进行了一定倾斜,工资水平按矿其他开拓队伍人均工资的1.5倍计算,个人工资以工分计资按劳分配。

在张集矿的一系列努力之下,一支有能力、有活力的专业化队伍组建完毕。

持续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回看11月进尺536米的新纪录,比之前创造的纪录只多了20米,但实际意义十分重大。

“11月的前4天,设备处于调试阶段,基本没有进尺。而且,11月我们经过了3个断层,536米中有接近一半都是地质构造带。所以,这是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创造的新纪录。”许松山自豪地说。

在许松山看来,纪录一次次被打破,关键在于队伍长期积累的实战经验以及设备性能的不断完善。盾构机队组建之初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因为职工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存在差距,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刀盘、辅助推进、出矸等系统都出现了各种问题,给生产带来了很多挑战。

面对这些“拦路虎”,盾构机队丝毫没有退缩。他们重新制定措施,调整施工方案,并在施工中不断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与厂家协商解决方案。经过不断研究调整,设备每次返厂时都能得到“升级”,使其适应性更强、操作更便捷、运行更可靠、与井下工况更相匹配,集成自动化程度也更高。

许松山介绍,正在施工的1715A高抽巷正式进尺以来,日进尺稳定在10米以上,并取得了最高单班进尺18.8米、最高日进尺31.2米的好成绩,最终创造了月度进尺536米的新纪录,较传统掘进方式提高了5倍以上。

“小直径盾构机在矿井的成功应用,有效缓解了采掘接替紧张矛盾,为我们下一步改进设备以及推广应用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也更坚定了我们推进生产方式转变的信心和决心。”煤业公司生产技术部高级主管李亮表示。

培养专业人才 壮大技术队伍

如今,盾构机作业线已经在淮河能源集团很多矿井使用,十分受欢迎,除了双效大幅提升外,其安全性能也有充分保障。施工时,开车人员全程遥控操作,支护人员处于支护好的安全区域,结束了以往综掘“脸贴脸”的战术。

不仅如此,小型化的盾构机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部分部件可以整体运输,这便减少了起吊打运等危险环节。直径2.5米的盾构机仅用时14天就可以在井下完成100多车配件的组装。

“现在我们作业时不仅安全了,劳动强度和以前相比也大幅降低。”许松山说。

据了解,根据淮河能源集团计划,在未来五年本部煤矿还有50余条、10万多米的巷道等待盾构机施工。这就带来了一个重大问题:设备再先进,关键还得靠人去操作、维修、保养,现在只有一支专业化施工队伍,显然不够。

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淮河能源集团坚持强内核、搭桥梁。以张集矿盾构机队为典型,旗下煤业公司在施工中逐步总结积累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形成一整套技术要领,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工艺的各类专业化人才。

“下一步,我们矿将认真总结盾构机队的成功经验,2023年全力以赴再创建一条直径4.5米的盾构机作业线,形成张集矿盾构机作业线品牌,使之成为生产方式转变、掘进效率提高、采场接替保障的重要手段。”张集矿有关负责人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