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四江的海外情结
通讯员 战怀敬 孙希江 吴继惠
随着国际航班七千九百多公里的起落,他的心中总怀着一种责任。越过高山,越过海洋,在飞越岛国印尼的那些日子里,心绪总像飞机穿过云海时那翻腾的云朵,掐着指头算,已经是第15趟往返了。
他叫李四江,是大庆油田试油试采分公司技术开发大队地面计量工程师,现任印尼项目部江比基地项目经理。他是2003年6月较早赴海外闯市场的技术服务人员之一。
让他一生不忘的是首次在雅加达机场下飞机,就被当地的移民局“扣下”,硬说他手续不全,让他拿出50美金才放行,虽然据理力争,还是掏出了200元人民币做小费。
SUCI井,是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的一口探井,在东爪哇,站在井架上就能看到汹涌澎湃的印度洋,他们要应用DST钻杆测试技术进行原钻机试油,这就是他到印尼干的第一口井。9月,正当印尼旱季,一连20天没下雨,太阳毒得要命,火辣辣的,地面始终保持着40多度的高温,赶上在蒸笼里了,地面上的工具摸上去烫手,要用纸壳子盖上。这口井3500多米,要干4层,只有现场监督会英语,初去时,对印尼语不通,多靠手势指挥雇员,连接井下工具,第一层干了三天,让他尝到了24小时连轴转的滋味,每次测试工具起上来只给你6个小时的保养时间,为确保测试一次成功,他们把测试工具大拆大卸地保养,更换所用的橡胶件,衣服全湿透了都来不及换,喝的水里要特殊的放些盐,否则人会脱水。井场没有食堂,一天三顿饭没有及时吃的时候,只能在井场附近老百姓搭的小篷子里对付几口。
进入雨季时,施工转战到江比 N1-B20井,进行地面计量和井下测试,当时去了10个人,然而只有4张铺,其他人只好挤在集装箱和仪器车操作间里,他只好把纸壳子铺在集装箱的地上,垫上面纱,睡了一宿,说是一宿,也就几个小时,后来与监督协调,井队给吊了一栋板房。
让他难忘的还有井场上的大喇叭。不管井上有啥事,监督都用广播喇叭大吼大叫。这个大喇叭用途可广了,跟原来生产队用的喇叭一样,除了随时呼叫施工人员外,还有就是每天播放5遍穆斯林祈祷经文。一次十余分钟,每天早四点就唱上了,往往半夜干完活刚躺下就响了,时间一长,他也就习惯了。
在江比NG31井射孔后,他们的测试工具还没有下,监督通过截流管汇上安装的压力表发现环空压力下降,当时钻井队已经有一个人在看读数,现场监督,那个60多岁的加拿大人认为他们没有出任观察而十分不高兴。他看见那个监督气匆匆的回到办公室,他立即追上去,用英语交涉,如果得罪老外,一句话:“我不希望在井场上看到你,就可以让你走人。”经过紧急协商,介绍这套工序不属于测试的流程,最后说通了老外,分清了责任,后来也因此事监督也对他们刮目相看,在每次交给资料后,还客气地说声“谢谢”。
去印尼技术服务的人,都学习过《印尼语300句》,听磁带,他熟悉得都能背下来。有一次,从东爪哇岛去700公里外的雅加达急于取一个变扣接头,他们开车从有一天晚上9点出发,拿着地图看路标,逢路口就找印尼人打听,经过十多个小时就返了回来,如果不是学《印尼语300句》,问路都无从下口。
电子压力计是比较贵重的测试仪器,进口一支要10多万元,如果进行射孔测试联作容易振坏。他想到要用一个托筒来保护电子压力计,自己设计、选材、加工,现在用他改制的电子压力计托筒施工了10多口井,避免了经济损失。
2005年,李四江担任了印尼项目部江比基地经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千头万绪,又不能有一点闪失。从甲方出的施工设计、到咨询、回复、下达任务、人员调配、施工车辆安排,要细了又细,不能有一点疏漏的地方。周报、月报、质量分析会、人员倒班、办理机票等一大摊子事,时刻萦绕在他心头,为此他设计了管理网络运行机制,别人感慨的说,他可真不能少啊。工作中多次利用所学的知识及时纠正了代理公司关税计算失误,为项目部避免了31万多美元的支出。
2007年2月,雅加达发生洪水,他将项目部的重要文件转移到安全地带,保护了项目运作5年来的重要文档和原始凭证。 9月14日晚7时,苏门答腊岛发生7级地震,他临危不慌,迅速组织人员撤离,选择露天安全地带宿营。第二天冒着余震的危险赶到办公地点坚持办公,保证了前后线的信息畅通。
采访李四江时,这已是他五年中第三次在国外过春节后回来的。第16趟的飞行又要开始了,这一次是他带着油田公司杰出员工的荣誉飞行,我们祝愿他采撷更多的硕果,再展大庆试采人的风采。
联系方式:战怀敬 15846188088
孙希江13936759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