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艺创作,取材何处?省政协委员王敏建议“用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引导社会关注”,引发舆论热议。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在去年世界读书日揭晓的2021年度“中国好书”中,现实题材作品约占入围文学艺术类图书的三分之二。生活百态成创作“富矿”,好故事照见人间烟火,可见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能够相携而行、走向和谐。
更进一步看,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曝光“丁义珍式窗口”,倒逼各地在优化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齐发力;电影《扫黑行动》以大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真实案件为创作背景,真实反映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艰巨与复杂,用镜头语言展现了国家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的力度和决心……“文者,贯道之器也。”文艺作品以独特的方式传达观照现实的力量和温度,力促现实世界走向更加美好。
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已进入新的春天。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现实题材作品27万余部,同比增长27%,存量作品超130万部。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文艺创作或再迎新的热潮。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一些作品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一些作品粗制滥造、牵强附会,高质量的现实文学作品尚未形成一定规模。此外,从培育本土品牌的角度讲,作为文化大省的广东亟须在文艺创作方面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繁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必须要有大批德才兼备的文艺工作者。要知道,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改编的影视作品,青少年都是主要的受众群体。创作者应该始终牢记: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要坚持把创作看作自己的中心任务,把作品看作自己的立身之本,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力争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广大受众。
谋一隅以谋全局,繁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必须注重培养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从文化资源的存量看,广东被深厚的岭南文化浸润,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交融;从文化资源的增量看,广东是互联网大省,也是网络视听强省,具有坚实的艺术创作与成果转化基础。依托丰富历史资源、强大文化产业等独特优势,打造扎根广东大地、扎根广东人民的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前途光明、大有可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相信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精心创作下,一大批反映时代、讴歌人民的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必将接踵而至,成为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进而助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静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