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09|回复: 0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科研院:不断激发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力

发表于 2023-1-13 11:15: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宋雅静 房小波 何敏 冯艳丽

作为驻津央企,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科研院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劳动与技能竞赛等载体,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

劳动和技能竞赛传承创新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水电基础局早日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基础工程公司提供了力量源泉和根本遵循,也为基层工会构建和完善符合新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明确了方向。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科研院工会积极探索研究符合发展要求的竞赛模式,按照国家《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2021-2025年)》《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天津市《天津市总工会劳动和技能竞赛“十四五”实施方案》以及本单位《公司“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方案》等要求,坚持以企业科技研发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PDCA循环管理以及“三全一多样”战略实施创新劳动技能竞赛,有力推动了企业重点工作的开展,培育了工匠团队,彰显了国企的社会担当。

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顶层设计

以党的二十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纲领,聚焦公司主业、目标任务,不断创新完善竞赛机制。

成立劳动和技能竞赛领导小组,下沉到各项目中去将竞赛目标层层分解,结合各工程实际制定项目竞赛方案,形成“党政领导、工会牵头,部门配合、职工参与”的竞赛工作格局。强调全员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以科技赋能企业。深化“以项目带动科研,以科研提升能力,以能力拓展服务”的科研发展理念,搭建职工梦想平台。从顶层设计“市场-研发双向互动”的循环研发模式,同时进一步围绕“科研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市场营销推广”三个环节,识别出“文化氛围”“基础资源”“管控能力”“组织环境”“市场推动”五项竞争力影响因素,制定分解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利用PDCA循环理论,对劳动和技能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融合程度进行有效把控。首先从制度上保证文化氛围和基础资源,优化全流程管控,完善激励措施,全力保障科研技术攻关,激发各类市场营销及主体活力。其次在科研成果转化上重点把握管控能力,提出用PDCA循环管理即按照“计划竞赛——具体实施——检查成果——持续改进”的质量提升模型来组织职工实施开展降本增效、创新创效、挖潜提效、节约增效等竞赛活动。

劳动和技能竞赛在企业中的实践及成果

落实党的二十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精神,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科研院工会从安全环保、技能水平、创新驱动、工匠精神、转型升级等方面丰富竞赛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并针对科研企业特有科研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市场营销推广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从“做实检测职业技能大赛品牌”“聚焦绿色低碳生产技术难题”“实施市场需求和项目化管理”“推动产学研用一体”等方面持续深化竞赛成效。

一是以一线职工、农民工、重体力劳动职工等群体为重点,把维护职工生命健康安全作为“安康杯”竞赛的出发点落脚点,重点聚焦施工生产关键环节,动员一线职工立足岗位排查身边隐患,把事故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组织班组积极参加天津市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成果展示等活动,推动安全科技立项,助推更多科技手段应用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竞赛在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安全发展、控制职业危害上的重要作用。

二是结合企业生产任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等活动。试验中心连续组织“检测技术比武大赛”,打造专项竞赛品牌,团队通过优化材料配合比为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解决了国家多项重点诸多施工难题,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国门承接检测任务。通过练赛结合、比学结合、师徒帮教,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起到有效推动作用,该集体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三是广泛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五小”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针对“堵点卡点”技术,积极探索实现突破。新疆JLBLK水电站大坝工程渗漏处理项目以”劳动技能竞赛”为突破口,创新研发了“预埋螺栓免拆除透水网孔整体模板”,解决极寒气候条件下的水下面板修复问题。新疆民丰县尼雅水利枢纽工程研发抗侵蚀系列灌浆材料,使高硫酸盐侵蚀性地层条件下的高标准防渗成为可能,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优良的解决方案。

四是培养、选树一批劳动和技能竞赛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和先进实操方法,畅通企业工匠的晋升通道,落实劳模待遇,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运用“互联网+”拓宽典型引路新途径,做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的传播,达到选树一批、带动一批、激励一批的目的,激发了广大职工比学赶超的内驱力。

五是突出“五小”在群众性创新活动中的基础地位,把合理化建议作为基础环节,形成基础广泛、人才集聚、成果丰硕的活动体系。坚持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绿色发展,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结合,在土壤及矿山风险防控、地下污染羽控制性反应墙等方向不断进行技术探索升级与科研转化落地,为环保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如西霞院工程首创水下网孔箱型模板,并在修复材料上进行选择优化,研制出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冲刷能力,有效保证水泥浆液的流失,大大减少了水泥浆液对水质污染,工程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空白。浙江杭钢旧址公园项目创造性采用 HDPE 膜复合自凝灰浆墙高标准柔性防渗体系,有效解决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扩散问题,硅溶胶等系列材料的研发实现了建筑材料绿色化。公司在生态环保、降耗增效等竞赛式研发上成果显著,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彰显了央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

六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部署,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中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力军作用,坚持立足一线岗位、组织一线职工、解决一线问题,把职工技术创新嵌入企业研发链条,搭建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高水平职工技术创新平台,跨行业跨领域推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畅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以竞赛为平台,以项目合作为牵引,助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协同集聚,推动职工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目前形成环保领域高标准防渗及绿色材料研发两个“成果-转化-效益-成果”的创新科研生态链,取得了一批紧跟国家建设相关的科技成果,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

(作者宋雅静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科技信息管理部副主管;作者房小波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作者何敏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党群工作部副主任;作者冯艳丽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群众工作部副主任、团委副书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