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64|回复: 1

谈风气

发表于 2008-3-14 15:30: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解放军代表团的审议时,讲话强调,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身体力行这一要求,培养一个单位的好风气,也是领导的政绩。
    “风气”,单从词义上讲,是指社会上或者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和习惯。一种风气的形成,不是来自于上级组织的施号发令,不是各色人等心血来潮的集中释放,更不是集体中人们习惯的简单拢合和总结。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告诫我们,风气问题对于党来说至关重要,党风问题尤为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也是如此,“风气”正,则容易形成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共创辉煌的氛围,企业可以在成功的道路上继续走向成功;“风气”不正,即正气不足,邪气上升,歪风盛行,就可能导致干部互不服气、员工相互掣肘,最终企业效益日渐西下,企业可以在原来成功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深渊,走向衰败。“风气”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工作成败,关系着事业的腾达。企业要想持续经营,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首先要端正风气。
    山东《大众日报》曾连续刊登青岛港“金牌工人”许振超的事迹。我们在思索,青岛港何以涌现出金牌工人?靠着什么力量,使青岛港的许振超和工友们不断挑战自我、潜心研究操作工艺、进一步优化作业流程,创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由此逐步创造了青岛港在“十五“期间,为国家净增46亿元的优良资产,上缴各种税费58亿元的娇人业绩,还为社会创造了40多万个就业岗位。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青岛港成功的关键有两条,一靠决策,二靠风气。“风气”的力量和作用可见非同寻常。
    事业的成败需要团结向上的风气、积极进取的勇气和干部员工共谋发展的正气。目前,在我们的企业和单位里,虽然大都呈现了好的风气,但是存在于某些单位和干部员工身上的种种不良“风气”的表现,已经或正在产生着严重的后果和不良的影响。一是少数人主观独断,自以为是,形成单位上下民主气氛不浓的风气。有的单位对应该“阳光”操作的事情暗箱操作,其过程就是一个人说了算,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二是怕担风险、怕担责任,形成唯书唯上的风气。自我迷失方向,致使工作没有新思路、措施上没有新点子。三是有的讲成绩头头是道,讲缺点遮遮掩掩,讲批评怕得罪人,该管的不敢管,只是不住的放“马后炮”,当事后“诸葛”;当遇到急难险重问题时,又不愿管,怕坏了“人缘”,丢了“选票”;有的有了成绩是自己的,出现失误是别人的。形成好人主义、争功诿过的风气。四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风气占有一定市场。有的只把精力放在为自己开脱责任上,有的只会当“评论员”,就是拿不出解决问题的主意和办法,更不愿去当“运动员”。有的只盯着个人利益,不去通过工作的努力实现利益。五是攀比风气的蔓延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有的奉献意识较差,两眼盯着待遇,相互攀比待遇。职务工种一样的相互攀比、不一样的也相互攀比,但是比工作时间和效率、比对企业贡献的少。六是某些干部身上存在着作风既疲沓又漂浮的风气。有的高高在上,摇旗指挥,遥控调度,最终形成了“大懒”指使“小懒”,“小懒”不再动弹。长此以往,领导没有了说服力,员工没有了行动力,风气在不知不觉中也渐渐变坏。七是一手抓一手软的风气。有的只注重经济奖罚,不重视思想工作,可是等出了乱子才重视思想工作的作用。八是掌握一定实权的人身上存在着奢侈浪费、大手大脚之风。比享受、比接待水平、比吃喝玩乐,这种风气的滋长对企业树立正气危害极大。在企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之风,任重而道远,必须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奏效。
    要在企业营造干部自律之风。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干部自律意识的养成,既是上级党政组织集中教育的体现,也是单位事业成功之基。青岛港能够创出佳绩,得益于每个干部“一心为民,造福员工”等六种风气的养成。这也说明,办任何事情,只要心里装着群众,遇事先考虑群众利益,干部的自律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就会增强。目前,上级党组织要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权力观、地位观为主要内容的 “六观”教育,重点还是一个要求干部严格自律的问题、倡树自律之风的问题。企业好的风气的形成,社会好的风气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取决于干部“正气”的带动。此时,我想起一个故事。说汉武帝时有个御史大夫叫做公孙弘的,平日里,虽位居高官但生活十分俭朴,夜着布被,饭不重肉。可是公孙弘的独然卓行得到的却是同僚们的嘲讽和恶意攻击。迫于压力,公孙弘只好改弦易辙,只好“争于奢侈”,生活起居也逐渐的豪阔起来,这样以来,朝内朝外反而风平浪静了。这个故事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不崇尚节俭的,一个“高干”的自律显得多么乏力,公孙弘们既没有把自律坚持下去,也没有带动风气的好转。一个企业里,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组织的考察,一个人在企业找到了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位子,这个人自然会加倍工作,人人都来维护这个局面,企业不难形成好的风气;如果企业里贪污受贿盛行,用人制度混乱,节俭之风锐减,勤劳的人、扎实工作的人没有用武之地,则企业只能是乌烟瘴气,又谈何发展呢?!
    要在企业营造求真务实之风。青岛港“职工踩着领导的脚印上班,领导踩着职工的脚印下班”。这种风气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但是它却在企业形成了一种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风气。干部这种风气的养成,给职工带来的是强大的影响力,由此转化成了员工的“港口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领导交办的任务再小也要办好”的凝聚力,这应该是青岛港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了。实际上,树立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干部。干部不去搞政绩工程、不去“作秀”,静下心来干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无疑会促使企业上下形成务实之风。这个大的环境一形成,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风气一形成,对企业有百利无一害。
    要在企业营造高效争先之风。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一个不靠效率和效益求发展的企业,不但没有希望,也没有前途。几年来,青岛港诞生了“振超效率”、“孙波效率”和“十大行业专家”,还以10名员工的名字命名了有关品牌。就是靠着这些,青岛港才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使企业由世界集装箱大港排名挺进前十名,位居全国外贸吞吐量第二大港。我们的企业也应该围绕提高效益做工作,动脑筋,靠一个又一个的“XX效率”来支撑企业的长足发展。通过高效率高效益进而达到员工的高收入,人人都在创效增收上下工夫,也是企业的一种风气。企业要建立创效增收的激励机制,谁为企业做的贡献大,谁就享受既得利益,谁就是企业的功臣。时间一长,学技术、学业务、讲奉献的风气就很容易在企业形成,哪怕是一个落后的企业,也能有起死回生的希望。
要营造干部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命运共同体之风。许振超说:“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都在想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围绕青岛港的发展作贡献”。干部员工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可见一斑。要在企业树立亲情观念,干部和员工之间要有“五湖四海”意识,有利益共同体观念,做到交往不分亲近远疏,分工不分你重他轻,工作上相互鼓劲加油,管理上相互促进提高,建设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团结力强、荣辱与共的队伍,企业才能发展。否则,离心离德,相互掣肘,相互拿捏,形不成对外竞争的拳头和合力,搏击市场就没有力量,企业发展会比登天还难。
    实践证明,风正则气顺,气顺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在企业形成好的风气,一靠引导。好的风气的养成,需要组织的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一种风气的形成,引导的好可能形成对企业产生有利的一面,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果引导不及时,就可能走向事件发展的反面。二靠激励。要激励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树立正气,压制邪气,形成正气。对错误的言行,要激励每个干部员工放心大胆的尽到义务和责任,予以坚决抵制,使之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当然更应当让每一名员工旗帜鲜明的认识到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要激励企业每个干部员工讲友谊、讲谅解、讲风格,互相忍让,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努力营造一个氛围融洽、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三靠典型。好的风气的形成,典型的辐射作用不可忽视。白色恐怖中的“红岩精神”造就了社会上“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造就了社会上“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精神,雷锋精神”中“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的精神更是影响了几代人。青岛港许振超这个典型,就是当代产业工人的典范。实实在在的身边典型最有说服力,最能带动一方风气的养成。一个企业的领导重视技术、会计、管理人员的作用,能够发现一批典型,无疑对各项工作是一个大的促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7:20:55 | 查看全部
风正则气顺,气顺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