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70|回复: 0

“管廊建设,创新让安全更有保障”

发表于 2023-1-15 20:15: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年伊始,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在施工人员的指挥下,55米长的架廊机横向移动,将管廊构件“严丝合缝”拼在一起。
“像不像搭积木?”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投资战略部负责人王斐打趣道。实际上,每节构件都有13米长、8米宽、4米多高,重量超百吨。
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作雄安新区的地下“大动脉”。“与以往先挖地基后浇筑不同,雄安新区首创长节段、大吨位装配式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管廊构件先在工厂预制好,再运到现场架设,实现挖地基和浇筑并行施工,工时比过去缩短1/3。”王斐介绍。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断面分为两至六舱不等,标准为四舱,集纳了水、电、气、暖、网等城市运转的基础管线。建成投用后,“抬头电线、低头井盖”“马路拉链”等问题将不会出现。
截至2022年底,雄安新区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36公里,投运里程92.4公里。
走进容西片区豪丹街综合管廊,智慧化运维管理令人称赞。
监控中心远程操控,液压装置启动,井盖缓缓打开,运维人员李小亮下井巡检。舱内,遍布摄像头、氧气传感器等智能设备。
“每30米设一组沉降传感器,每100米装一组摄像头,每200米装一个氧气和温湿度传感器。”李小亮如数家珍,“管廊建设,创新让安全更有保障。通过物联网系统,数以千计的舱内传感设备与监控中心互联,24小时全方位监控。”
雄安新区在国内首次建设覆盖综合管廊的物联网感知体系,搭建管廊综合运维平台。监控人员可实时管理舱内安全防范、火灾自动报警、可燃气体探测报警、通信等各类智能化系统设备,保障运行安全。投运里程达12.7公里的容西片区综合管廊,全部运维人员仅12人。
“一张图可管全网。”巡检工作完成后,李小亮回到监控中心,打开电脑上的管廊3D模拟图,“这是豪丹街分区,管廊内舱室所有的传感器、摄像头等都能在图中显示,点开后便弹出实时监测参数,一目了然。”
按照规划,雄安新区将建设“干线—支线”两级综合管廊,总长300公里,营造智慧、绿色、安全的市政环境,筑牢“千年大计”城市发展基础。(记者 张腾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