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8|回复: 1

新时期劳动价值的变化(修改)

发表于 2011-5-18 22:43: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时期劳动价值的变化

赵旭东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当今社会许多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却感觉“低人一等”, 这似乎削弱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其实在知识刷新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劳动、资本、技术纠缠在一起,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劳动的形式与内容正在被重新塑造,对劳动者的要求和劳动价值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工作环境还处在简陋艰苦的阶段,大部分劳动者都需要通过体力劳动进行生产和工作,对优秀劳动者的评优是在岗位上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为标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等就是当时的杰出代表。
改革开放后,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经济大潮发挥聪明才智,做出了突出贡献, 偏重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往往成为劳模的候选对象。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无私奉献”精神仍然提倡,但已不是衡量劳动价值的唯一指标,“科技创新”、“对事业有突出贡献”成了人们评价的首要条件。

全国双百人物许振超,在平凡的吊车岗位上刷新了多项集装箱作业世界纪录,他说:“在工作中只要稍稍动脑筋就可以把工作干好,那我为什么不把它干得更好呢?”中国数控技术应用专家李斌,刚入厂时只是一个技校毕业生,但他却通过自身努力为企业创效几千万元。蓝球明星姚明通过不懈努力,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声誉。广州人大代表,清洁工贺翕云说过,社会发展得太快了,电脑什么的我就一点也不懂,不学习就跟不上了。

从王进喜到姚明,从时传祥到许振超,在不同时代劳模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劳动价值观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来自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人们对工作更讲究效率,更讲究技术的要求决定的。只重无私奉献精神,忽视科技创新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劳动者不仅要爱岗敬业、坚守职业道德,还要勇于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得到更多的认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9 08:16:23 | 查看全部
新时期的劳动者不仅要爱岗敬业、坚守职业道德,还要勇于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得到更多的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