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消除污染监管死角与盲区

发表于 2023-1-20 19:46:5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无牌无证、破烂不堪的多辆渣土车在建筑工地内“纵横驰骋”,工地一角还停放着一辆同样无牌无证的老旧柴油洒水车。这是笔者日前在某市城区内对建筑工地调研检查时所看到的场景。

经过深入走访,发现此市还有多处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现场存在类似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至少暴露出两个方面问题。

其一,工作衔接配合不力。对于建筑工地扬尘、渣土运输等问题,各地均有相关部门予以管理。以此市为例,渣土运输由城市管理局负责,但通常只管上路运输的渣土运输车辆,对于在建筑工地内部运输渣土的车辆则疏于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管理建筑工地扬尘等问题,但对于工地内的渣土运输因为不在其监管范围便视而不见,导致工作上出现死角和盲区。

其二,工作作风不严不实。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根子还是在思想观念,暴露出相关部门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仍然停留在“拨一拨动一动”的思想状态。遇到问题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导致思想上出现死角和盲区。

对于发现的上述问题,笔者与同事按照程序向当地进行了反馈,也得到了当地的快速回应和妥善处置。但是,类似问题在其他地域和领域是否同样存在?比如,据了解,有些地方仍在使用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车辆作为城区保洁洒水车、垃圾清运车。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抓实抓细。要想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健全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工作举措,持续加大问责力度。特别是有关部门要坚决摒弃“自扫门前雪”的思想,加强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对发现的问题,宁可上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能退后一步出现空档,确保各项工作不留死角和盲区。(徐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