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春运路上,“钢轨医生”问诊忙

发表于 2023-1-22 21:40: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重点观察钢轨鱼鳞纹有没有核伤,看看铝热焊焊缝有没有问题……”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工务段探伤车间丹东工区工长刘畅带领工区职工在沈丹线金山湾站进行钢轨探伤作业时的一个场景。
1月19日,是春运的第12天。由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为减少天气变化对线路设备带来的影响,有着“钢轨医生”之称的钢轨探伤工们采用钢轨探伤仪、通用探伤仪和手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全断面探伤从而不断提高钢轨探伤质量。
“前面就是曲线地段了,大家注意推行速度……”这个工区工长刘畅提醒道。推行过程中,作业人员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当走到焊缝接头的时候,还时不时用特制检查锤“叮叮当当”地敲上几下,遇到重点部位还要拿出小镜子查看,并不时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录着。“超声波探伤看似简单,其实是个精细活,考验的是执机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细心程度。”刘畅指着探伤仪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波形图说。

当走到沈丹线239公里810米处时,左股执机人员刘健的仪器连续的发出“滴滴滴……”的警报声,只见刘健微微弯腰,左手推着仪器,右手扶着仪器的显示屏,慢慢地向前推动仪器,眼神坚定地看着显示屏中出现的每一个波形,不时地调整着仪器探头的位置。“沛霖,帮我抬一下仪器,转过来确认一下。”刘健对助手说道。按照探伤的作业要求,他们在直线长轨段的检查速度不能超过3公里/小时,尤其是在钢轨接头焊缝、道岔转辙部等重点地段要反复推行检查,发现伤损疑似波形就要在轨面上正反探进行反复确认,整个过程必须“吹毛求疵”,不能有半点含糊。在经过多次确认后,判定出现的波形是杂波后,刘健在仪器上标定了一个符号后,继续保持匀速移动。像这样的判伤作业过程,每一位探伤工都需要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成百上千次,为的就是不放过任何一处疑似伤波。

春运期间,刘畅带领他所在的工区职工负责沈丹线、丹前线、凤上线等线路的钢轨探伤工作,每天按计划对每一米钢轨进行“问诊”。在刘畅从事探伤工作的二十多年间,从人工计算伤损位置,到仪器自动检测伤损波形,先进化的探伤设备不断投入使用,更让探伤作业更加的精准高效。
“我们从事的探伤工作,在春运中是幕后工作人员,虽然没有和旅客直接接触,但是我们用手中的钢轨探伤仪,让任何安全隐患无处遁形,使旅客回家的路更加安全畅通,这是我们探伤人的职责所在。”说完,刘畅和他的“钢轨医生”们继续推着仪器,向着下一米的钢轨进行“把脉问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