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55|回复: 0

80%以上靠自己自养 委员:谁来关心农村留守老人?

发表于 2011-5-19 09:56: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国早已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而农村留守老人更是应该值得关注的群体。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近2000万,以农村劳动力输出最为集中的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五省为多。

  一份沉重的调查结果

  2010年,我们调查了安徽省16个市、41个县,每个县选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2—3个自然村,每个村选取10—15户老年人家庭,每个家庭调查1名60岁以上老人,共969人。

  调查发现,969名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病的共有687人,患病率为70.8%,男性患病率为69.9%(328/469),女性患病率为72.1%(359/500)。687名患慢性病老年人中,患病率由高到低的疾病依次是关节炎、高血压、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颈椎病、白内障、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炎、中风等。

  对老人受虐待情况的调查发现,最近一年内,一般躯体虐待、严重躯体虐待、情感虐待、经济虐待、忽视和总虐待与忽视的报告率分别为4.5%、1.5%、26.9%、4.9%、7.2%和29.9%。281名受虐待与忽视对象中,80.4%报告最近一年内受到3次以上虐待与忽视,有34.9%报告受到2种及以上的虐待与忽视。5种虐待与忽视的首位施虐对象均为媳妇或女婿,占43.2%。

  农村留守老人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37.6%。其原因包括:老年人与外界的接触减少,导致老人孤独感增强;生活无法自理而需依赖他人,易使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如产生焦虑、内疚、自卑感、无价值感、绝望感而出现焦虑情绪。老年人子女因养老争吵、老人不愿倾诉困难,随年龄增加与年轻子女的共同语言减少,产生交流障碍,同时伙伴的减少导致倾诉对象的减少或不愿倾诉,记忆力、四肢活动能力的下降让老年人产生失落感和无用感等情绪,最终导致老年人抑郁。

  调查显示,80%以上的留守老人依靠自己的劳动自养,但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的自我劳动收入,往往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甚至不足以自养。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是整体的、负面的。很多留守老人不仅基本的养老需求无法获得满足,还要承受沉重的劳动负担,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以及肩负抚养孙辈的压力。

  关爱留守老人需多方着手

  针对目前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加大社会救济,完善农村社区服务。政府应尽快推行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加强县、乡镇老龄工作的机构建制和人力配备。落实基层老龄办(委)的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的编制,使老龄工作的各项政策精神能够通畅地贯彻落实到基层,并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基层老龄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开展。做到基本的农村医疗保障全覆盖,把留守老人的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条件成熟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留守老人提供包括定期健康检查、老年疾病预防和小病就近医治在内的各种服务。2.发挥社会和社区作用,建立留守老人相关组织。由社会团体、社区建立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老年人协会和老年人互助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通过组织老年人互相帮助,克服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丰富生活方式,拓展生活空间。

  3.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弘扬敬老传统美德。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力度,加强孝道教育,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和责任。农村党组织、团组织、妇女组织等,应将关心留守老人纳入组织活动、作风建设的内容,开展好“五好家庭”、“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对虐待老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动用社会道德和法律武器维护老人利益。

  4.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推进有偿服务体系建设。留守老人需要亲情,有子女的老人应以家庭养老为主。政府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加快养老院建设,并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农村老年事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些机构,为老年人养老提供市场化服务,形成官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来源:《人民政协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