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天冠集团:班长张道喜的节能经
“ 物力挖潜归根到底还是靠人的努力,人脑潜能无穷,越用越灵啊!”近日,在天冠二氧化碳公司班组节能交流会上,低压运行班班长张道喜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前两个月,张道喜班的生产成本在车间四大横班评比中接连名列第一,吨生产成本与其他班相比平均下降了9元钱。累计节约成本高达8.6万元.
一个班组能在两个月时间内节约8.6万元不是个小数目,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工艺,各班的操作结果却相差很远呢?3月14日,笔者来到该班组一探究竟。
张道喜在低压运行班工作10多年了,他说,厂里近几年对成本控制很严,设备上大的革新已经完成,一般的节能措施已被大伙"吃干榨尽"了。我想只有从细化操作上做文章,找到节能的窍门,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我是在算细帐中摸到了节约的“新门道”。比如说,虽然1吨水比1度电价格高,可生产上有时适当多用水,使机器温度降低,电机负荷小了,就会节省电。经详细测算,一个月虽然多用了12吨水,但节约了90多度电,综合衡量起来,成本节约了15元。
生产班还承担着对外发货的任务,装车的准确率决定着成本的高低。在充装槽车上,由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所对应的液态二氧化碳密度不一样,张道喜就琢磨温度、压力对产品重量的影响,在压力范围内的300—500个数据差距之间,细心掌握规律,寻找压力最佳控制点,既不浪费产品,又能保证装车数量。年初以来仅靠控制最佳压力的做法,就节约成本2.5万元,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增智如栽摇钱树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智力是节能降耗的潜力所在,即使在不起眼的工作中,也能够找到最佳的节能办法。这就要求员工在日常操作时,不仅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要多动脑,对设备耗能指标、影响耗能因素、设备运行参数是否合理做到心中有数,通过留意纷繁的状态变化,找到节能降耗的答案。由此可以想到,如果企业每个班组都能把节能降耗工作做到最佳,那么,汇集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职工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节能挖潜层出不穷。(李瑞 陈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