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05|回复: 0

斑斓鹤壁窑(图)

发表于 2011-5-19 14:16: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元代有一种鹤壁窑红斑炉,造型规矩,也有一些天蓝釉交叉其间,釉脂凝厚,具有乳浊不透明的特点。釉面布满了开面,在10倍的放大镜下,可看到堆积的重叠晶莹气泡,有的气泡中还有泥土的痕迹,这是长年累月堆压在窑遗址中泥土侵蚀而致,是岁月留下的记忆。炉外壁有对称的两块胭脂红斑,红斑里有窑变,由黑色、灰色、紫红色等组合而成,使沉闷的炉面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炉内壁为满釉,也留有一块胭脂红斑,与外壁的红斑自然相连,富有变化,似怒放的红玫瑰,吸引人的眼球。足底为露胎,圈足,胎体细密,胎骨为黄棕红色,犹如北方的黄土地色彩。拿在手里,分量也不重,敲击声音清脆,可见烧制温度较高。
  从晚唐五代至北宋,鹤壁窑作为民间瓷窑,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已成为磁州窑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我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民用瓷生产基地。考古发掘证实了鹤壁窑在经过宋金时期的昌盛阶段之后,进入元代总的趋势是已开始衰落。但鹤壁窑钧瓷却兴盛于元初,也深受仿钧之风的影响,加上原有瓷器工艺的综合运用对元代仿钧器生产也推波助澜。从安阳、鹤壁老城出土的大量钧片来看,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用钧瓷,数量相当可观。鹤壁窑好的釉色与禹钧不相上下,其窑变紫斑、红斑,虽不及禹宋钧的窑变缥缈弥漫,但上乘窑变还是十分迷人的。元末不知什么原因,鹤壁钧窑戛然停烧,不复再燃。笔者猜测可能同元末明初那场大规模的改朝换代的战争有关,毕竟中原一带是主战场。
  鹤壁窑金、元时期还大量烧制白地黑花的磁州窑系器物,虽然胎釉较为粗糙,但却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格调朴拙粗犷,它虽得不到当时上层人士重视,但深受民间百姓喜爱。这也是鹤壁窑在古代各大窑中卓然自立的原因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