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57|回复: 0

世界末日论为何总有铁杆“粉丝”?

发表于 2011-5-20 09:25: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美国《时代》周刊 5月1 7日一期文章 题:世界末日论:为什么世界未终结而信众却越发坚信末日预言?

  听说了吗,世界将在5月21日终结。现年89岁的电台主持人哈罗德 坎平和他的追随者在全国各地摆放告示牌并在地铁里做宣传,据他们称,世界将在本周六爆发地震、瘟疫并最终彻底毁灭,现在人们必须忏悔并“大声乞求”上帝宽恕以便届时“欣喜地”进入天堂,否则就会被抛弃。

  通过颇具分量的证据可知,假如本周末世界并未终结,这个末日论的大多数信众也不会丧失他们的虔诚信仰。事实上,末日论的落空只会增强信众的坚定信念。

  这个现象背后的心理学远不只适用于狂热的宗教行为。那么,怎样解释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呢?

  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我们为某个观点付出的越多,就越不可能在反证面前抛弃它。这个认知过程就好比我们被迫作出与自身信条不符的行为时会出现的情况,面对那种不协调,我们往往会改变信条来与自己的行为和自我感觉保持一致。 认知失调是很难受的,因此人们会寻求解决之道。假如我们已经表现出笃信某事或某人,我们就会越来越坚信,甚至不惜转变想法来与这种信念保持一致,而避免产生与先前抉择有关的后悔或挫败感。换言之,如果我们花大价钱买了一串葡萄,我们会觉得它很甜;但如果有人抢先买走了,我们就会认为葡萄应该是酸的。

  无论是实验还是真实世界里的观察都证实这个心理学理论成立。例如,当研究人员要求参加实验的人完成一项令人尴尬的任务——高声朗读一段色情描写——才能加入一个其实非常乏味的小组时,同那些为加入这个小组付出代价较低的人相比,前者会声称这个小组有趣得多。毋庸置疑,兄弟会和军事组织千百年来一直在利用这一策略,这也是欺生现象永远不会灭绝的原因,因为它事实上能增强群体忠诚度。

  同样地,研究发现,当人们为一瓶劣质酒或一顿难吃的饭付出高价时,他们比那些为同样的饭菜或饮品付出低价的人更有可能声称它的味道很不错。谁也不想当笨蛋。

  正因为如此,教会派人出去招募皈依者——虽然这样做的成功率极低——仍然对本宗教有利。因为,即使这些信徒说服不了任何人加入,但通过劝说他人加入该宗教,会强化信徒自身的信念。
认知失调研究结果在无数情况下得到印证,它具有诸多令人不安的影响。其中之一跟营销有关——人们觉得定价越高的产品越好。高价不仅使劣质食品和葡萄酒的味道更好,药物亦是如此,有调查研究发现,知名药物的安慰剂效应更强。还有一个是社会影响力:假如我们为某个东西付出了很多,往往就会说服其他人相信其价值——并非因为它真的很棒,而是因为我们不希望自己显得像傻瓜。

  不管本周六世界是否终结,认知失调理论的效应都不容忽视。顺便提一句,坎平以前曾预言世界将在 1994年终结,所以说他的铁杆追随者已经体验过一次这个过程。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