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观点 山西工人报
曹宝
春节刚过,孩子们大多收到了不少压岁钱。这些压岁钱最后去哪儿了呢?孩子们可能异口同声地说: “交给爸爸妈妈了。”但您知道吗,这些压岁钱处理不好,可能惹上官司——不久前,江苏徐州邳州市人民法院就办理了一起孩子起诉父亲返还压岁钱的案件。
案情显示,周某(男)与吴某(女)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后两人离婚,两子女均由吴女士抚养。2020年,周某以代为保管的名义将两名子女的16800元压岁钱拿走。孩子多次要求父亲返还压岁钱,但都被拒绝。于是,两人便向法院起诉。最终法院判决周某在15日内返还两子女的压岁钱。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压岁钱属于成人间的“人情往来”。毕竟,自家孩子收到压岁钱的同时,家长也要给亲友的孩子送出压岁钱。因此,家长们便“理直气壮”地将压岁钱“充公”。殊不知,对孩子压岁钱的处置,我国民法典有着明确的规定——八周岁前由家长代管;八周岁后应协商处置。邳州市这起案件可以说厘清了压岁钱的权属关系,也给公众上了一堂普法课。
当然,法律规定可以作为孩子们争取自己保管压岁钱的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让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借此契机,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形成,对财产支配权的理解以及正确的消费观念、理财意识。比如利用压岁钱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与孩子一起制订压岁钱理财计划,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划意识和理财能力;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学会合理正确地消费等等。正如有人说,用压岁钱教育孩子正确理财,不仅是教会他们一种生存能力,更是让他们获得通向美好生活的一条必由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