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7|回复: 0

“吓人”标语不只是为了“吓唬”你

发表于 2023-2-4 12:00: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闻事件:据1月29日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浙江泰顺一条国道旁的“前方13.6公里长下坡已死亡37人”的警示标语引发网友关注。当地警方回应称,因为该段弯道比较急、比较陡,所以以此提醒驾驶员。对这种做法,有人认为很有必要,能够激发驾驶员的警惕心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造成驾驶员恐慌,反而影响其正常驾驶。

“长下坡已死亡37人”,警示要拿捏好分寸

戴先任

交管部门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很有必要,但设置类似死亡警示标语值得商榷。有心理专家指出,人在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大脑反应效率会降低,只有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反应效率最高。而死亡警示标语很有可能让驾驶员出现过度焦虑与恐慌反应,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倒可能影响其反应效率。

2022年4月《科学》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每月有一周时间,高速路电子显示屏上会显示该地区一年内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但此举并未降低交通事故,甚至让显示屏后10公里路段内的交通事故增加了4.5%。由此不难看出类似警示标语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交通标语制作上多些创意,给行人及司机以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最佳宣教效果,值得鼓励,但切忌太过惊悚与粗暴。相比之下,一些地方打出的诸如“开车不要打电话,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刘翔不好当,跨栏易受伤”等交通标语,显然温和了许多,不仅巧妙传达了交通安全教育内容,而且不会给人以不适甚至恐惧之感,有的甚至成了当地交通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在制作交通标语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拿捏好分寸,多走“有内涵”、接地气路线,寻求感染力与宣教力的最大公约数。如此,才能让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标语所传达的信息。

降低特殊路段事故率应多方施策

丰收

争论警示语的制作方法、表达分寸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局限于此。相关部门除了在警示语制作上下功夫、增强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之外,还应从其他一些方面入手,切实保障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毫无疑问,“长下坡”“37个急弯”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有关。这些“先天”因素在多年前建路之初或许很难去改变,但在设计能力、施工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能否通过有针对性的整改与修补改变这种“长下坡”,减少急转弯,让道路少些隐患,值得思考。相比标语提醒和警示,这种修补或许更能降低该路段的事故率、死亡率,也更能治本。

当然,要取得这一效果并不容易,需要当地有关方面增加投入,通过重新勘察、设计、施工来消除安全隐患。相对而言,这比树立一块警示标牌成本要高得多,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等不可同日而语。这恐怕也是很多地方宁愿围绕警示标牌、标语“做文章”,不愿投入资源、资金对类似危险道路、死亡路段进行更彻底治理的原因。

毋庸置疑的是,生命无价,每一个生命都对应着亲人、家庭。如果从为安全护航、为生命铺路的角度去审视,对类似死亡路段进行“根治”,本不应有划不划算一说。更何况,走这条路的人可能是“每一个人”。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减少事故发生。比如通过合理设置缓冲带、减速带等,减少长下坡路段的事故率。而如何减少道路急转弯处的事故率,多地也有一些好办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吓人”标语背后的用心良苦

萧升

漆黑的夜色中,一条公路边的电子显示屏上以醒目的字体展示着一条标语:“前方13.6公里长下坡已死亡37人!”近日,这样一条短视频引发了网友对警示标语内容的讨论。不少网友认为,这样的标语过于简单粗暴,让人不舒服。

不可否认,近年来多地曾出现被网友戏称为“辣眼睛”的警示标语,诸如“天桥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翻栏杆”“你横穿马路,家人医院等你”等。这些标语虽然能产生一定震慑作用,但也包含着不容忽视的粗鄙,甚至有咒骂之嫌,被公众诟病有损地方形象。反观泰顺县这条标语,尽管表述过于直白,但内容属于客观描述,与以往那些“雷人”的标语有所不同。

从报道来看,为防范交通事故发生,泰顺公安从2016年开始,在距离长下坡路段两公里沿线设立了3处“电子侦查哨”及标示牌,通过大幅图案警示配合语音系统进行前端预警。而且自2016年这些设施设立以来,这一路段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80%,亡人事故降为零。可见,包括“吓人”标语在内的一系列设施,对遏制交通事故发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这样的标语看似“吓人”,但归根结底是为了不让其中的“37人”变成“38、39、40……”我们要读懂交警部门的用心良苦。毕竟,发生交通事故就悔之晚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