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79|回复: 3

[话题探讨] [反方]靠“市场”不能实现“按劳分配”

发表于 2011-5-20 14:40: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靠“市场”不能实现“按劳分配”
按照价值规律理论,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当某种商品求大于供时价格上涨,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回落。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是否符合价值规律?工资应由市场决定,从而实现按劳分配。可是在我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当下我国劳动力数量比较充分,每年都会出现找工作难,特别是大学生找工作更难的现象,可是不正常的是,每年都会出现“用工荒”,“用工荒”的实质是技工荒,也即技能型人才短缺,不能满足于企业生产发展需要。有数据显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一些企业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但缺乏会操作的人才,而让设备闲置,或者从海外引进人才,或者高薪招聘人才的现象。举一个例子,一个企业里技工数量较少,他们的工资稍微高一些,可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来说,他们的工资只能低一些,并且要一直低下去吗?技工数量少的原因非常多,如受社会观念、教育资源等的影响,不能让大多数工人代人受过,这对大多数工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由供大于求到求大于过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如果工人工资水平听任市场,不知要让几代人过低工资生活?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劳动力供大于求将长期存在,再加上工会组织往往成为企业的附庸,员工在企业里处于弱势地位,例如企业员工不敢向企业要加班费,如果要加班费可能的结果是,今天拿到钱明天就走人,要了一点钱丢了工作,不仅会被别人笑话而且失去了饭碗,不是自讨苦吃?有的企业经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只能一再忍让,每到年底就会出现一些极端事件,如跳楼讨薪等,有人以为,讨薪者如此讨薪是咎由自取,有维权正途而不采取,如向当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依法责令欠薪者限期支付等等,可是这些途径有的已经试过,甚至不止一次,可是能行的通吗?谁会拿生命开玩笑?企业不遵守国家法律,劳动部门拿企业没办法,工人的弱势地位依旧存在,工人能与企业讨价还价,让企业涨涨工资吗?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集团的力量大小,并不取决于他的人数多少,而取决于他的组织程度。虽然有工会组织,可是难以与企业抗衡,法国哲学家福柯上世纪70年代在《话语的秩序》一文中明确指出: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利,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利。在企业里员工没有了话语权,如何保证自己的权利?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所言,“工资协商问题,不仅是协商工资,更是涉及整个劳资关系基本权利的实施问题,如工人的组织权、谈判权、罢工权,即劳动法上所谓的“劳工三权”。
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应以公正为基本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为主要目的。实现“按劳分配”靠市场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或者只解决了一少部分人的问题,更要靠政府部门,通过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完善提高员工的“劳工三权”,在公民权益日益发达的今天,让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如员工直接与企业进行谈判,或者通过工会组织与企业协高,提高工资待遇,才是治本之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21:15:53 | 查看全部
供求关系决定了按劳分配,不能考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1 18:29:03 | 查看全部
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应以公正为基本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为主要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20:36:49 | 查看全部
赞同,“按劳分配”不能完全靠市场,解决办法只有提高工资待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