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76|回复: 0

分类施策防治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

发表于 2023-2-6 20:19: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行为治理的总体思路经历了由以培训机构监管为重心到兼顾其他培训主体的拓展深化过程。初期的治理重心在于培训机构的常规办学行为,取得了突出成效。与此同时,部分机构教师的自立门户和新兴家教从业者的出现为校外培训治理带来了新变量与新挑战。近期中央和各地适时进行政策调整优化,确立了对培训机构和其他实施主体“两手抓”的监管思路。

  日前,教育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的预防、发现和查处作出系统部署,重点防治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以及各类冬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并对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进行管控排查。当前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主要挑战源于培训实施主体和发生场所的不确定性,对此,应强化各部门及地区间的协同联动,建立分类施策理念并构建常态化防治机制。

  隐形变异培训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是培训实施主体的分散化。经历了“双减”以来的集中整治,校外培训市场得到合理整顿,培训实施主体的形态更为多元,增加了治理难度。在机构形态方面,除少数教培行业头部企业保留了较大规模的学科类培训外,多数培训机构走向停办或化整为零,同时有部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始拓展学科类培训业务。在个体形态方面,部分原教培机构教师自立门户开展家教培训,一批大学生、退休教师和原中小学临聘教师也加入家教培训行列,以兼职或全职形态进行从业。

  隐形变异培训防治工作的另一个难点是培训发生场所的碎片化。在大规模培训方面,部分培训机构为规避寒暑假期间的检查,以素质拓展或游学等名义在郊区租赁场地开展培训。小规模的违规培训则多发于居民小区或商务楼宇,利用上述场所人流量高、流动性强的特点规避检查,其培训形式有小班授课、众筹私教或一对一辅导等。此外,在“双减”以及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的交叠下,网络空间正成为校外培训的新增长点,且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