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黑竞赛”为何屡禁不止?

发表于 2023-2-8 14:32: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黑竞赛”为何屡禁不止?

眼下,各地中小学陆续迎来开学,一些教育话题又热了起来,比如“黑竞赛”。

“黑竞赛”,即不在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之上的违规竞赛活动。2022年9月30日,教育部依据《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公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共44项竞赛进入名单。教育部多次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不在白名单里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

按理说,白名单的确定,足以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和竞赛主办方做到令行禁止,让家长们做到心里有数,但现实并非如此。

据报道,有家长为孩子报名了打着“冬令营”幌子的小学奥数竞赛,随后两次收到活动暂停通知,最终被叫停。而早已被实锤打假的“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今年1月14日还在举行线上全国决赛。这还只是被爆出的两例代表性“黑竞赛”。顶风作案、肆意违规、吃相难看,“黑竞赛”的乌烟瘴气可见一斑。

各类竞赛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比如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但在各种现实原因盘根错节的博弈下,它也容易被扭曲为加剧超前学习、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造成教育内卷的“怪胎”,家长们陷入靠掏空钱包消解焦虑的教育军备竞赛中,耗费巨大财力和心力,换来孩子一个身心俱疲的童年,甚至过早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不能让竞赛毁了孩子和基础教育,早已是共识。

早在2018年9月,教育部就要求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这划定了红线。去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直接点名希望数学、数学花园探秘、华数之星、美国大联盟等多项违规竞赛。今年1月29日,又发布《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针对借寒假之机违规举办竞赛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严肃查处。可以说,教育部门的态度始终是明确的、坚定的。问题来了,“黑竞赛”为何屡禁不止?

直接原因当然是一些培训机构在利益驱使下的肆意妄为。以更隐匿的形式转入地下,改头换面重新营业,在微信群发报名链接……诸多操作,让培训机构被监管和查处的难度更大。尤其是,一些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刻意将竞赛成绩与升入重点学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等挂钩,误导、诱惑家长报名。

当然,培训机构和主办方的套路屡试不爽,也离不开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通过竞赛为孩子增加进入名校的筹码,以便在今后的中考、高考中获得更多胜算,为人父母心多是如此。

正因如此,对于“黑竞赛”的治理,要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既要加大对违规举办竞赛的组织者和培训机构的打击惩处力度,让这些扰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加重学生和家长身心负担的违规竞赛及时被发现、被处理;也要让国家教育政策斩断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初衷更深入人心,让不法分子无空子可钻。要逐步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不断完善中小学升学过程中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从根本上说,更要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才能彻底铲除“黑竞赛”生存的土壤,让竞赛的价值和意义回归理性。(汪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