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席记者李麦旺)前不久,职工尚某拿到了由晋城市职工维权工作站委派律师全程参与一裁两审,最终由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其单位支付的被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各项经济损失12万余元。至此,仅去年一年,晋城市总各级职工维权工作站受理各类职工维权案件48起,涉及职工125人,挽回经济损失364万元。近年来,晋城市总工会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政治待遇、帮扶困难产业工人、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等作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产改取得成效的同时让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该市现有职工50余万人,其中产业工人30余万人。如何通过产改合理优化产业工人岗位配置,让产业工人在愉快工作中既体现自身价值,又获得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该市总集思广益、自我加压,采取“七项举措”深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坚持高位组织推动。该市总始终把产改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年度工作要点,制订出台了《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责任分工方案》,形成了晋城市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各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成为推进此项工作的重要支撑。
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该市总坚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基石和灵魂,在全市广泛开展了 “中国梦·劳动美” “劳动创造幸福”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创新开展了“党建强,工建才有持续力;工建强,党建才有说服力”的“双强双力”活动。
着力提升技能素质。近年来,该市总累计培训产业工人27.8万人次,1.6万名产业工人晋升为高技能人才;加快推动产教融合,成立晋城工匠学院,对接企业开展新型学徒两年制培训,输送专业人才近万人;每年举办全市职工技能大赛和行业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成为常态化的技能比赛体系。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该市总围绕全市光机电、煤层气、文旅康养、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布局,全面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103个、大师工作室60个,选树技能带头人2000余名;大力支持企业和一线工人创新创造,获得“五小六化”竞赛创新成果1440余项、省级奖励项目118个、专利58项,创造经济效益2.85亿元。
全面保障职工权益。该市总狠抓阵地建设,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3.28万人,建设“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职工法律维权工作站” “爱心妈咪小屋”“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等服务阵地568个;加大帮扶力度,制订了《关于建立全市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疫情防控期间,市、县两级工会支出疫情防控专项资金1217.2万元,开通了13条心理健康服务公益热线,按照每人300元的标准向工会会员发放一次性电子餐饮消费券共计6300万元。
加快完善制度体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解决产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晋城市职工法律维权工作站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劳动争议调裁审衔接工作完善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户外职工爱心驿站”管理办法》等20多项为产业工人维权服务的专项制度。
大力营造浓厚氛围。该市总坚持试点先行,从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市骨干企业中优选22家代表性企业作为产改试点单位,开展实地观摩、现场交流,以试点建设带动整体工作质量提升;强化典型示范,认真开展劳模先进人物表彰宣传工作,全市共涌现出全国劳模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省劳模47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3人,评选“晋城工匠”60人、“新时代最美劳动者”300人,在全市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