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8|回复: 0

“仪器自检验”提升了劳动效率 ——走访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表于 2023-2-20 09:53: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劳动报记者 李佳敏

“‘雷磁’就是‘来是’!”拿到最新一代pH计产品,上海某企业负责人不由竖起了大拇指。“来是”在沪语里代表“能干、成功”,“雷磁”的沪语读音恰好也是“来是”,指的是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雷磁仪器厂),中国第一台分析仪器——pH计便诞生于此。

1940年,“雷磁”从永嘉路一间小小的石库门起家,80余年风雨兼程,逐步发展为国内电化学仪器领域的龙头企业。耄耋高龄的“雷磁”如何在一米宽的行业,打造百米深的品质?劳动报记者日前走进该企业一探究竟。

制造车间

工人就是主力军

走进一楼的仪器车间,90年出生的校验组组长仇世杰自我介绍,他从电子电器专业毕业后进入“雷磁”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从一线工人做起他历经装配、校正、调试等多个岗位锤炼,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性质,决定了无法引入大型流水线或者机器人入场。作为制造车间,工人就是主力军,这也是仪器行业的特点。”跟随仇世杰脚步,记者目光所及的近50个工位上,几乎都坐满了工人,校验组的职工们正聚精会神地在电位差计调试仪、电阻箱等仪器前工作。

生产制造部总经理瞿卫威是仇世杰的师傅,他指着一边的自检验区域告诉记者,多年来,“雷磁”也在步履不停地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产线上,目前已陆续实现了仪器的自检验:“通过自检验,不仅使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劳动效率也有了提升。”

在80多年的岁月中,“雷磁”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全国先进工作者荣仁本、全国劳模魏乐樵等为代表的优秀产业工人队伍。

“今年,我们预计招聘28人,包括技术开发、市场营销、高级管理人员和生产职工。”“雷磁”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发展需要高水平市场化人才,公司的人才结构在不断优化,同时重点关注他们的工作能力是否能胜任岗位要求,适用最重要。许多在‘雷磁’干了一辈子的工人要退休了,新鲜血液必须接上来。”

对于能否招到合适的人才,人事部门负责人信心满满:“因为公司不断发展,大家看好企业的前景,员工离职率也微乎其微,员工的获得感越来越强。‘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感召人’‘以文化留住人’,这是我们常年保持人才黏滞力的‘法门’。”

电化学分析仪器

技术发展驶入快车道

离开仪器车间,步入一楼的“雷磁”企业展示馆,位于历史溯源展区的台阶式展台和上面摆放的展品,吸引住了记者的目光。

这里,是让“雷磁人”引以为傲的历代pH计发展展示区。随着台阶一级级上升,从1943年开始到2020年的多款“雷磁”经典型号pH计产品,一一展现在记者面前。

“企业发展没有捷径!每个新型号的推出对‘雷磁’而言,就如同‘登山’过程中又迈上了一层‘台阶’。”公司工会负责人直言:“只有一步一步拾级而上,一心一意挑战更高,才能不断保持前进动力。”

“你看,这台pH计,是1943年生产的,比我们岁数都大不少,它从市区几经辗转来到嘉定,是真正的‘镇厂之宝’,真正的‘老雷磁’!”

公司工会负责人指着一款1983年生产的PHS-3C型酸度计告诉记者,这款型号的产品,自20世纪80年代上市后便深受用户喜爱,技术迭代但型号未改,甚至还被高仿,目前依旧在生产销售,堪称经典。

随着嵌入式微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世,“雷磁”的电化学分析仪器技术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微型化、集成式发展,技术和方法日趋成熟。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在芯片应用、超微电极、多通道技术、联用技术等方面,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使中国电化学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应对市场需求,2020年,80岁高龄的“雷磁”还对10个系列的39个型号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全面升级,包括重新定义品牌识别系统和电化学分析仪产品体系等,通过全面提升产品性能,583个关键技术指标得到30%以上不同程度的提升。

多年来,“雷磁”立足上海、覆盖全国、放眼世界,通过技术突破,在电化学分析仪器产品线上不断创新,引领国内电化学技术进步,发展形成了围绕电化学仪器、水质分析的科学仪器产品矩阵,涵盖实验室电化学分析仪器、滴定仪/水分仪、水质分析仪、在线水质监测仪、电化学传感器、实验室辅助设备、化学试剂和系统集成等众多门类。目前在售的仪器设备有200余型,传感器有200余款,检测试剂有100余种,系统解决方案达到了50余个,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了在一米宽度的小行业,打造百米深的高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