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不妨当一下安全生产的“第三只眼睛”
刘金涛
5月10日,济南炼化公司质检部门的王新生师傅去采样。走到装置外时,他发现高处系统管带的管线法兰处正向外渗出液体来,有明显的汽油味,非常危险。王新生师傅作出了正确判断和处理。由于发现及时,应对得当,管线法兰及时得到了处理,一起重大安全险情被排除了,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王新生师傅说,这是每一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知道,每一个生产单元、每一套装置、每一件设备,管理者(包括操作工)是安全生产的第一只眼睛,压力的波动、流程的改变等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化验部门提供的样品分析数据、机动部门(包括仪表、电工、维修等)提供的检测数据等成了安全生产的第二只眼睛,产品(中间产品)质量的波动、设备运转情况的变化随时可查。
报载,最新科学研究认为,人真的有“第三只眼睛”,它能以非视觉方式感受光照,影响人的情绪。这第三只眼睛就是人眼中的光感受器,位于中脑前丘和丘脑之间,称松果体,也就是说,当左右两只眼合上开始休息时,我们还有一只眼睛在四下逡巡,操纵着一切。
事无巨细,难免遗漏,本文开头交待的王新生师傅则是安全生产的“第三只眼睛”。
当我们因事(检查也好,造访也好,仅仅是经过也好)路过某一生产单元、某一装置或某一设备时,不妨当一下安全生产的“第三只眼睛”,多一份认真,多一些细心。不做表面文章,克服形式主义,不蜻蜓点水,认真查、测、验、析,多一份责任,多一些耐心。许多事情并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知道,安全是责任,什么是功亏一篑,那就是1%的失误将导致100%的失败。是啊,那位王新生师傅本来仅仅是路过,他的“第三只眼睛”就是他那高度的责任心。其实,这位王新生师傅多次发现并避免了安全生产的险情的发生。
从业务工作上讲,你也许属于这个岗位,我属于那个岗位或者说你是那个部门的,我是这个部门的,但我们都是这个企业的员工。工作上也许分工不同,但安全生产上却是一致的。安全是永远的薄弱环节,既然我们来到现场,那就以高度的责任心,当好安全生产的“第三只眼睛”。那位王新生师傅就是我们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