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罗芳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在上下起伏的人生曲线中,失意之境乃自然之态也。
当发现自己的追求可望而不可及,当看到现实无情地向自己的志向泼来一盆冷水,失意便油然而生。
看看古人先哲,谁没有失意之时?
长信宫主班婕妤,面对一前一后,一冷一热的际遇,也只能悲叹“玉颜不及寒鸦色”,也只能含泪期望“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腾王阁名噪一时的王勃不也在《腾王阁序》中写下“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失意是人生的常态,这一事实恐难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与行动。也正是这态度与行动,给失意之人的人生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诚然,陶渊明是失意的,在物欲横流的世俗,在尔虞我诈的官场,陶潜的希望渐渐化为泡影。他没有沉沦堕落,而毅然选择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归隐田园,以山作伴,以菊为友,终成了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陶公。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后世颂离骚。
屈原是孤独的。屈原是寂寞的。屈原是失意的。他的失意又岂是常人能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忠于怀王而被疏,一心为国而被斥。出身的高贵使他肩负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失意的逆境里,内美修能皆备的他选择用香草勉励自己,坚持着孤傲自洁的本色。他那忠贞的爱国心依旧热血沸腾……
屈原在失意之境中的坚持,使他成为后世所称颂的忠臣。
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苏轼被贬黄州,他两游赤壁,找到属于自我的那种遗世独立,羽化登山的豁达境界,活出了自己放荡不羁的精彩生活。林则徐被贬伊犁,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
同样的是失意,不同的是我们怎样对待失意。惟有像屈原、陶潜、苏轼、林则徐那样,在失意的考验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保护好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我们才能在失意中找到财富,活出人生的大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