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0

“刷脸”领域多,应加把“安全锁”

发表于 2023-2-25 19:01: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刷脸支付、刷脸开门、刷脸乘车……如今,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金融、医疗、支付等诸多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人脸识别技术也存在信息泄露、过度滥用等问题,如何让“刷脸”既方便快捷又安全合规,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轨道交通、政府治理等多个领域落地,行业发展迅速。其中,安防和金融是人脸识别技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记者了解到,海康威视是安防龙头企业,在人脸识别领域拥有规模优势,其人脸识别产品主要为“明眸”系列人脸识别产品,广泛应用于社区、园区、楼宇等场景。“访客在园区可刷脸入园,实现无纸化通行;居民在社区可刷脸解锁,进出安全方便。”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介绍,“明眸”系列人脸识别产品不仅能让通行变得更高效智能,也有利于提升公共安全系数。

据悉,互联网巨头在人脸识别技术赛道展开激烈竞争,与此同时,一些技术类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在擅长领域深度布局。例如商汤科技侧重金融、安防、移动互联网和手机领域,依图科技侧重金融、安防、医疗和交通领域等。

“使用某些软件时,我如果不同意采集人脸信息,软件就不能使用”“手机进入人脸识别区域却没有提醒,我的人脸信息未经同意就直接被收集了”“采集后的脸部信息如果被商家倒卖怎么办?”……打开购物软件、出行APP,人们常常被“刷脸”,不少网友对人脸信息过度使用、信息易泄露表示担忧。

人脸信息是具有唯一性的生物识别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能破解人脸识别的验证程序,侵害他人的隐私、名誉和财产,后果严重。因此,人脸信息的采集与管理需要严格规范。

对于如何防止人脸识别技术过度滥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人脸识别不单是涉及人的长相,还关联着个人财产、家庭关系等信息。在用户隐私协议中,不能仅用一句话简单说明要保护个人信息,还应当载明在什么情况下采集个人信息、如何采集、如何使用、如何删除等内容。

为了支持、规范行业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信息安全技术 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等政策。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在积极推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合规使用。例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发起“可信人脸应用守护计划”,联合多家企业、法律机构和学术团体,共同推动人脸识别行业合规发展。专家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在众多应用场景中让用户受益,既要推动其不断创新进步,也要把人脸信息的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