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01|回复: 2

春季来临,谨防过敏性皮炎

发表于 2023-3-1 11:02: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三种刺激物都会引发过敏性皮炎。

春季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是出游的好季节。阳光灿烂中,小玲和她的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去游园。在色彩斑斓的花丛里他们流连忘返,在绿树丛荫中他们尽情歌唱。可是晚上回到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小玲的脸上、身上起了一个个红红的、大小不等的疙瘩,更要命的是,这些疙瘩让她浑身瘙痒,难以入睡。第二天去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并做了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皮炎。
诱发过敏性皮炎因素多
过敏性皮炎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也称过敏原,如花粉、粉尘、食物、药物、寄生虫)等刺激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时,过敏体质的免疫系统对该种过敏原产生记忆,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内,过敏体质的免疫系统认出后发生强烈反应,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细胞膜破裂,释放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过敏反应介质,这些过敏反应介质与皮肤血管粘膜相结合,导致皮肤出现红斑、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
能引起过敏性皮炎的刺激物种类很多,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三种。动物性的过敏原包括各种动物皮毛和毒素,如蜂类、水母、螨、蝶、蛾等;植物性的过敏原主要包括部分植物的叶、茎、花、果或其产物,如漆树、巴豆、大蒜、荨麻等;化学性物质是引发绝大多数过敏性皮炎的“罪魁祸首”,如药物、染料、洗涤剂、化妆品、化学纤维、塑料制品、避孕用具、表带、染甲油等化学刺激物。
春季皮炎进入高发期
在临床上常见的过敏性皮炎可表现为红斑、水肿略隆起或伴有少数米粒大小的红色水肿性丘疹,有的仅表现为局部红斑,水肿不明显,有的还可为湿疹样改变,有糠粃样鳞屑,伴有瘙痒。
除此之外,随着气温的升高和环境湿度的变化,春季过敏性皮炎也进入高发期。春季皮炎是一种光感性皮肤病,致病的主要原因是皮肤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一年四季中,冬季阳光的紫外线含量最低,到春天来临时,紫外线含量骤然升高,人们一下难以适应,一旦受到强紫外线照射,就会引起皮肤损伤而导致皮炎。
同时,春天又是外出踏青旅游的旺季,如不注意防晒,会加重或诱发皮炎。患过春季皮炎的人,每逢春天来临之际,外出旅游时要注意面部的保护,例如,戴上一顶白色的宽边帽子或打遮阳伞、戴深色防护镜,也可以使用护肤剂,以保护皮肤免受日光照射。另外,泥螺、苋菜、荠菜、莴苣、马齿苋、荠麦、无花果、萝卜缨等食物含光敏性物质较多,会提高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故应少吃。长期使用磺胺、四环素、非那根等药物也会使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升高,需要避免长期服用。
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
治疗过敏性皮炎应首先找到可能的过敏原,去除病因,而后进行治疗。外用药物的选择根据皮损的情况而定。轻度红斑、皮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炉甘石洗剂,能起到不错的止痒效果。在局部皮损红肿且伴有明显渗液时,可选用湿敷的方法。当皮炎处于亚急性阶段时,可使用少量副作用小的皮质类固醇,或非皮质类固醇霜剂,清热解毒的中医药制剂也可应用。此外,内服药物以止痒、脱敏为宗旨。抗组胺类药物能阻滞人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因而成为首选。然而,第一代该类药物由于有嗜睡、口干、体重增加等副作用而逐渐不被使用,第二代该类药物中个别药物影响心肝肾功能,临床也极为慎用。目前对于无毒性的过敏原,还可使用小剂量多次递增的脱敏疗法。
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皮炎是由于素质不强,耐受性差,接触某些“感触毒”而使毒邪侵入皮肤、粘膜而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感触毒”即为药物,染料,动物毛,植物的茎、叶、花粉等。需要强调的是,所谓“感触毒”是相对而言的,主要取决于体质因素。若禀赋不耐,则上述物质便成为“毒”,若耐受性强,上述物质则不成为“毒”。
中医治疗过敏性皮炎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风热证宜清热散风,用消风散加减,达到祛风除湿、清热养血的效果;湿热则需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血热证宜凉血解毒,用清疽败毒饮加减。当然,诸如防风、荆芥、浮萍、乌梅、西河柳等都具有抗过敏作用,还可以外用中药煎汤待冷湿敷。值得注意的是,治疗的同时忌热烫及刺激性药物以及辛辣、油腻、鱼腥等发物。
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徐文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11:12:47 | 查看全部
诱发过敏性皮炎因素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1 13:19:47 | 查看全部
嗯嗯,是的。需要戴好口罩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