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班组职工,在操作中爱争个质量好,好争个动作利索,也力争搞出点新名堂;爱在劳动岗位那“一亩三分地”上争创个高产,劳动价值观决定着自己去争取什么,可在劳动这条任重道远的路上,该争什么呢?
劳动中练牢“智争”功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杨建
2011年劳动竞赛热潮中的五月转眼就到月底,我们班组职工,劳动竞赛中爱争个输赢,技能比赛中更要去争拿冠军,按工友的话说:“就要争个好名次”,劳动作业中也求争高产优质,奖金也爱争拿上等,但劳动创造价值之路任重而道远,争取什么,取舍与扬弃中,彰显劳动者个人的价值观。
回顾先辈工人师傅,勇敢面对建国初期的艰难处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肩挑背磨”式的原始作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苦苦争求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免遭帝国主义的蔑视、蹂躏和践踏;时值2011年“十二五”已过五个月的今天,我们通过不断对劳动创造价值不同取向的探讨,普遍认同靠智慧和创新去劳动,去吹响争做时代先锋的号角,从过去“抗争”到现在“智争”,时代变迁,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要求我们传承“抗争”精神,开创“智争”作风,让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成为领跑时代的“火炬”。
所以,聪明人要争做劳动中跑在最前面的那一个,现在职业“每一条跑道上都充满了竞争对手”,只有跑在前列的,才有更多的展示机会,遇到难题我敢先上,如松藻煤电公司的全国劳模袁蜀继同志,该公司原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谭德先,主管过劳模评审,曾私下告诉我:“袁蜀继没当劳模前,矿井出了伤亡事故后,领导问那些愿意先下井,袁蜀继就抢先说,我愿意第一个下井去挖煤,谁愿意下井加班抢生产,也是袁蜀继第一个站出来带头,凭这种精神,他就具备了当劳模的条件”,干事跑在前头,不但需要智慧,还要有勇气,就象赛跑冠军一样,最容易受到关注和支持,领导就会把那些“难啃的骨头”交给你去做,完成任务的同时也突出你劳动创造价值的显著能力。
足智谋争做创新剑上的刃口钢,工友常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劳动作业中也时常有这样的现象,如紧急抢修、抢险、抢难任务的紧要关头时,领导就会把技术好、态度好的工人派上“前线”打硬仗;有新工艺、新技术、新技能要推广使用,领导就会把爱学习、有知识、技能好的工人派去先学;有攻关课题,技术革新项目时,领导就会把专业素质高、工作作风好、特长多的工人派去做“攻关长”,这些例子,工作中很常见,这要求个人的素质要高,身临其中,发挥了刃口钢的作用,显然,劳动创造价值的提升也就最快。
智用愚劳动中争下苦功夫的每一天,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中,敢吃“挖山不止之苦”的愚公终会取得移开大山的巨大成就,大智若愚对于今天的劳动者仍然有借鉴作用,手上有苦劲,苦练技能,夏练一手汗,冬练一层茧;脚上有苦功,团队作业中多跑些“龙套”,准备工作中不怕多跑“冤枉路”;眼里有苦水,“别人咋样我捡样”,见多才会识广,刻苦钻研中才能出独创;嘴里有苦问,操作不懂的,多问师傅和同事,还要向技术员或工程师请教一些难题;下了这些苦功夫,为提升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夯实基础。
与劳动中“智争”相辅成辉的是“智让”,争平时多下死功夫,避让“急时抱佛脚”;善争长远利益,不求急功近利;争有“万人敌”的谋略,不学“一夫勇”的行为;百折不挠争口气,浅尝辄止难成事;争当脚踏实地的“苦行僧”,不做眼高手低的“门外汉”;把“智争”的功夫练到家。
注重劳动创造更多价值的今天,要成为领跑时代的“火炬手”,要在劳动中练牢“智争”功,争做跑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争做创新剑上的刃口钢,争下苦功夫在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