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6|回复: 0

面对就业压力,委员建议—— 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发表于 2023-3-7 09:12: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2023年03月07日 02版)
本报北京3月6日电(记者裴龙翔 陈晓燕)“建议发展数字经济,在吸纳青年就业、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加欠发达县域女性非农就业机会方面拓展新机遇。”全国两会期间,刘尚希和许玲两位委员不约而同关注到数字经济对推进高质量就业的巨大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介绍,经济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日渐凸显带来的就业压力并不会随着人口规模的下降而缓解,目前我国就业面临“四难”:青年就业难、稳住劳动参与率难、就业政策创新难和政策协同配合难。“破题的关键在于应顺应数字化趋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刘尚希委员认为,数字经济形成的新就业形态既是青年当下就业选择的过渡地带和未来主体形态,也是青年人才创业的“孵化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来吸纳青年就业。

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委员也注意到了数字经济对增加欠发达县域女性非农就业机会的可能。许玲委员以陕西清涧为例,分享了数字技术助力女性就业的做法。2019年,当地政府建立数字就业中心,引入数字产业孵化项目,通过培训当地女性、返乡年轻人等从事数据标注师,助力她们在当地就业。目前,该数字就业中心已经成为当地用工数量最大的企业,员工收入远超当地平均工资,走出了一条数字技术助力县域女性就业的新路子。

同时,两位委员都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提出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提高相关职业能力的建议。刘尚希委员表示,应加快发展数字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数字知识、数字技能,降低获得数字知识和技能的门槛。许玲委员则倡议地方重视人才职业技能再教育,并为之提供政策扶持;地方职业教育院校将社会人员的职业再教育纳入考量,发挥数字产业就业“调节器”作用,为县域持续培养数字产业技能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