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立 员工的价值靠企业,更靠个人
在我们身边,我们常常可以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某某大型企业每年花巨资去全国各地举办各种招聘会,花重金却招聘不到人才的新闻,于是乎,企业领导者无奈地感叹到:“企业人虽多,但无可用之才。”而在该企业基层员工十几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勤奋踏实的工作,却存在始终得不到关注与重视的现状,员工不得不感慨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其中固然有着某些企业有着过于迷信“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浮躁心理,有着唯学历文凭论的片面人才观,也有着“拿来就用”的功利心态作怪;更有着更深层次的企业体制不合理,存在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不健全的缘故;当然也有着部分员工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缺乏上进心等原因。
作为普通员工,我们在企业里工作、学习、交流、成长,要想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创造价值,在提高技能、改进技术、发明创造的舞台上大展拳脚的话,离不开企业资金、机器设备、人员、技术的大力支持,光靠一个人力量,能走多远?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是早在一千多百年前唐代著名思想家的韩愈《马说》里面让人耳熟能详一句话,道明了首先必须要有懂马、知马、了解马的伯乐,才能发现到千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千里马的道理。做为“伯乐”,企业要建立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机制的良好环境,更要善于发现每个员工的长处与性格特点,给员工提供机会与指引,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良好氛围,才不会出现一方面抱怨没有千里马,一方面又把千里马当驴使唤的尴尬局面。
然再好的 “伯乐”,如果你本身不是千里马,再怎么发掘也是枉然。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俗话说“打铁就得自身过硬”“没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看过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辅佐的电视;也听过毛遂通过自荐,促成了楚魏联兵援赵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诸葛亮、诸葛亮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地展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是在他们有真才实学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的确,在我们身边存在着一些富二代、官二代,他们不学无术,无所事事,但却能轻易的攀登上事业的高峰,居高位、拿高薪,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大呼不公,大鸣不平。“爹好,娘好,不如自己好”,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技能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抱着“是金子终就会发光”的心理,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在学习、实践、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摸索、进取,终究有一天,会像《毛遂自荐》故事里毛遂对平原君说的一样“好比锥子处在囊中,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