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回复: 0

在地铁上手机外放不是小事

发表于 2023-3-8 14:22: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在地铁上手机外放不是小事

苑广阔

据上游新闻3月5日报道,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自己在江苏南京的地铁上,因手机外放而收到“罚单”引发关注。南京地铁随后回应称,相关情况属实。不少网友觉得,手机大声外放的确影响他人,此举能够让乘坐环境更清爽安静。还有网友称,自己此前乘坐南京地铁,因为没忍住喝了奶茶也被“罚”过。

确切地说,网友收到的这张“罚单”,并不是真正需要缴纳罚款的罚单,而是一张“禁止行为告知单”,是对当事人的一种提醒和劝导。

此事在网络上曝光以后,多数网友都表达了对地铁方的支持,并且希望这样的做法能够在全国更多地方和更多公共场所推广。这种观点已经充分说明,大多数人对少数人在公共场所实施不文明行为的一种反感和抵触。一些人手机外放时,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感受,不但会严重影响其他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体验,而且容易导致矛盾和纠纷,甚至引发冲突。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都采取措施或发出倡议,对此类不文明现象予以遏制,这也是上述报道中当事乘客吃“罚单”的原因——2020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在轨道交通工具上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规定,由工作人员进行巡查,发现有随地吐痰、躺卧、车厢内饮食、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相关禁止行为,开具相应的告知单……

对包括手机外放在内的不文明行为,从原来的不管不问到“睁只眼闭只眼”,再到现在开具“罚单”予以规劝和提醒,一方面说明公众对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说明有关部门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治理力度越来越大。文明的社会环境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对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除了加强宣传和引导,还要从法律与制度层面入手,予以约束和规制。

实际上,围绕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很多地方都出台过相关地方性法规或管理办法,但是这些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一般。如果更多地方能像南京地铁方这样,对相关规定积极予以落实,相信会带来更好的引导和警示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