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
弓长
据江苏广电总台3月5日报道,近日,江苏南京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在当地一家酒店举行的一场会议结束后,留下48瓶饮用水,其中有43瓶开封后未饮用完,被保洁员直接丢弃。酒店大堂、用餐区未按规定张贴反食品浪费标识,酒店也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的提示提醒。执法人员责令立即改正,并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警告。5日,执法人员回访,酒店已做出整改。
“半瓶水”浪费问题可谓不少会议场所的顽疾,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曾以10%的浪费率估算,每年全国瓶装水浪费量在千万瓶以上。每1吨瓶装水一般需耗费1.3吨原水,千万瓶瓶装水浪费的背后是更加惊人的水资源浪费。
正因此,诸多网友对上述处罚决定表示支持,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浪费“半瓶水”情有可原,毕竟水是别人喝剩下的,存在不卫生等问题。
作为资源大国和消费大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直是国家有关方面一再强调的事情,反食品浪费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不能只停留在道德层面,而要有法治的保障和护航。
在各界努力下,2021年4月,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食品浪费是指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同时要求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违反者将视情节给予责令改正、警告、罚款等处罚。这也是上述报道中涉事酒店因“半瓶水”问题被处罚的依据和原因。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努力推动针对瓶装水浪费问题的“清瓶行动”,比如鼓励会议主办方自备瓶装水,倒逼其从经济成本的角度考虑减少浪费;借鉴“光盘行动”,让公众养成带走喝不完的水的习惯。也有专家认为,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强制和鼓励性措施,推动瓶装水生产企业落实“消费者识别要求”,推广记号瓶装水,如此便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拿错、喝错的后顾之忧。可见,反食品浪费更需要把节约意识落实到生活点滴中,细水长流,久久为功。
实际上,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不少地方都开出过相关罚单,比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