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回复: 0

用现实“敲醒”漂浮感

发表于 2023-3-10 15:21: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用现实“敲醒”漂浮感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作家赵冬苓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她编剧的作品播出后,她看到了一位UP主针对剧情的吐槽视频。当时,赵冬苓正值创作灵感枯竭之际,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再去开阔主题,网友的批评让她受到了极大启发。“给我当头一棒,一下子就把我敲醒了”。

她因此感叹道:要多去倾听群众的声音,“有价值的批评千金难换”。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国产影视作品的“漂浮感”,成为不少观众“剧怒症”发作的原因。一些剧中人物被指“假装生活”,明明是手头拮据的“北漂”“沪飘”,却住在装修精致的大平层;一些主创者热衷于设计自我沉醉的“霸总”戏码,不顾及普通观众的心理感受;有的职场剧被吐槽是加了滤镜的美好想象……

凡此种种,都让观众越看越想弃剧,这也是很多幽默犀利的吐槽视频引发广泛共鸣的原因。用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刘家成的话说,就是“你跟老百姓脱节了”。

比脱节更可怕的,是脱节而不自知。在“流量为王”等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认为请到明星便大功告成,看到一种剧爆火,便急于以流水线方式复制。遵循如此导向,创作者既无暇慢下来、好好打磨作品,也无心静下来、真诚倾听观众意见。

随着观众鉴赏水平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扩大,这种制作套路正在逐渐失灵。情节漏洞百出,就会受到各种“扎心”吐槽;“服化道”与历史现实严重不符,就会被“考据党”们揪出重重漏洞;人物塑造呆板突兀,哪怕有再多明星加持,也会被观众果断弃剧。

观众观剧旨趣的提升,倒逼文艺创作者更接地气,通过务实的采风触摸现实生活的纹理,感受普通人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不管是挤一挤早上七八点钟的地铁,还是体验在大城市合租的生活,倾听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心路历程,都能让作品丰满起来,引发共鸣,直抵人心。

借用赵冬苓的话说,每个文艺创作者都需要这样直面批评、直面现实的“敲醒”时刻。(任冠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