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回复: 0

传统文化“破圈”是手段而非终点

发表于 2023-3-10 15:26: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传统文化“破圈”是手段而非终点

传统文化中蕴藏无尽财富,如何挖掘并用好这份宝藏?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多名代表委员也就弘扬传统文化的新形式、新亮点展开了深入讨论。

助力传统文化“破圈”,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如何因时而变,充分用好文化新载体,有着许多鲜活可学的例子。来自江门的黄达昌代表再次提到被《狂飙》带火的文旅行业,强调深度挖掘开拓更多城市IP;陈奭荣代表举侨乡建筑群为例,提出讲好侨乡故事,带观众领略影视作品“滤镜”外的世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活跃在街头巷尾、荧幕网端,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拍好一部剧,火了一座城。”传统文化有着深沉、持久的力量,精心耕耘这一方沃土,可结出累累硕果。以时下火热的江门老街为例,数十年来承接了《让子弹飞》《误杀》《狂飙》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工作,多层次立体式展现出了五邑大地的别样魅力,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情结、江门故事”,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借助《唐宫夜宴》《元宵奇妙游》等晚会爆款,河南打造优质的文旅品牌,火的是节目,深入人心的是文化形象,留存的是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传统文化有落点、有载体,正如画者铺展宣纸、舞者站定高台,让相对抽象的文化内涵有了恣意泼墨、自由转体的空间。

传统文化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要将它“读”得更加通俗生动。蒙曼委员认为,最精彩的故事可以有更优秀的表现形式,她提到:“读书的人需要努力,做书的人也要‘双向奔赴’,出让大家能读得下去的书。”这句话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同样值得参考。无论是隐入剧中悄然惊艳,还是在聚光灯下粲然可观,内容和形式若能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自然引人深入发掘。做到“心里有故事”,方可实现文化内涵的创新性运用,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精品佳作。

“破圈”是手段,却不是终点。让传统文化精髓借助新载体“散出去”,最终要带着人们的喜爱和期待“聚回来”,形成传承创新的良好循环。须知,创新形式说到底只是载体,对文化本体的保护和传承仍是重点,不可本末倒置。老碉楼火了,原住民与游客仍能各得其乐,原生态的美被保留;“广东的红包不一样”上热搜,引来博主科普“讨利是”背后的文化内涵;英歌舞占领朋友圈,点开视频看到的是后辈青年的矫健身姿……“破圈”靠的是深厚底蕴,“破圈”后也要回归传承与保护,才能长久保持吸引力。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既要守住底线,也要守住观众。在“破圈”之中不断“拓圈”,用好新载体,才能不断增进观众群体的文化认同。(默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