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稿子写好以后,把标题做得更精彩一点,是不少记者的追求。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需要下点功夫才行。
一、基本知识要掌握,
关键是要寻突破。
如同写文章有基本知识一样,做题也有它的基本知识,如抓住要点上题、坚持题文一致、讲究字少意多等等。要把标题做好,这些基本知识和要求是必须要遵守的。
在做到这些要求的同时,还应在寻求突破上下功夫。为何?因为大量事实表明,之所以有些标题做不出来、或没做到位,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在寻求突破上下的功夫不够。
如何寻得突破呢?
请看一个实例:
人民日报安徽分社记者前几年对安徽运作合芜蚌三大区域创新平台建设进行了报道,但在做题上遇到困惑。此前的几篇报道虽然都在头版头条位置,但新闻标题不够出奇,用词不是“提升”,就是“聚焦”,最多是来了个“大有作为”。这次他们感到再不能搞那些老掉牙的标题了,再那样做就是记者的悲哀,真不如不做的好。于是他们决定标题不好就不出手,慢慢琢磨,苦苦思索,努力寻求一个突破口。
机会来了!在一次开会时记者刘杰百无聊赖地记呀划呀,突然受到台上领导不知怎样的一句话触动,脑子一激灵,冒出了“安徽有个‘合芜蚌’”的念头,心想就用此作标题岂不更好?好,就用它作标题!
这就是突破!有了这个突破,一顺百顺。标题一定,报道开头一大段描述的文字全部删掉,不要再说汉正街呀,旧金山的硅谷呀,开门见山就是一句话:北京有个中关村,安徽有个“合芜蚌”。嗨!一个全新的标题点亮了整篇报道,一句脆生生的开头语让文章格外提神。
二、如何寻找突破?
做标题寻突破,就是寻找一个点。这个点可能是事件的新闻点,可能是文章的灵魂点,还可能是吸引读者的阅读点。找到这个点,就实现了突破。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做法——
1、从文章中找关键词。
在1980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题为《彻底清除文革遗风》的评论。评论就文革中那种见资就批、否定历史上一切有价值东西的歪风进行抨击。稿子送到夜班准备上版时,时任评论部主任范荣康又仔细看稿,突然大笔一挥把标题改为《不要再干‘倒婴孩’的蠢事》。这个标题让人眼睛一亮,博得夜班同志的赞扬。
范老师的改题,可谓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原来,我在文章中引用了恩格斯的一句话,对历史上有用的东西全盘否定,无异于在倒洗澡水时连同盆中的婴儿一块倒掉。范老师看到这句话的“倒婴孩”拎出来上题,一下子把标题做亮了!
在稿子中寻找关键词,这是寻突破的一个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看稿仔细,善于挑选,把那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词找出来。
2、从新闻事实的本质上找亮点。
有些标题难于直接从稿子中找关键词,那就需要记者从新闻事实的本质上去找亮点做题。
2017年的时候,安徽省搞了一场实打实的“大走访”活动。采写中,记者刘杰深深感动着的思绪一直在反复翻涌,一心想着用更为灵动的主题体现之,表现之。
“大走访”,往下走,走啊,访啊,这是一种什么行动呢?能用什么新鲜词语来恰当表达呢?“寤寐思之”,“心之忧矣”,直到一个响亮地词语暮然在大脑里蹦出——脚步量出民心!顿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一个好标题能抵十万言!正是有了一个好标题,才能体现大主题,说好一个大话题,道出采写真感受,让写出的通讯有了分量。这样一个鲜明生动的标题和主题,是记者采访中反复思索提炼的结果,是对读者种种关切负责任的回应,也是对党和群众血肉联系费尽心思的咀嚼。
再如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钟嘉1992年赴陕西佳县采访,写出稿子的标题是《一个穷县有志气》,后觉这个标题一般化。几经琢磨,反复看全稿,终于拟出了《穷地方,好地方》的标题。这个标题概括出了佳县的本质特点,简洁明了,特色突出,被评为当年度的好标题。 
从新闻事实的本质上去找亮点做题,相对来说比较难。这就需要记者反复看稿,多角度琢磨,从字里行间中“悟”出其中的亮点。拟出的标题,不一定是文中的字词,但却是源于稿件、高于稿件的“经典词”、“关键语”。
3、从人物或事实上找生动点。
有些写人物或写新闻事件的通讯,标题容易陷入老套,引不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怎么办?也要寻找突破口。
这里的突破口,就是从人物或新闻事实上找生动点。如1995年人民日报记者董伟采访周立波《暴风骤雨》中写过的元宝村,变化很大。最初拟的题目是《今日元宝村》,这个题目虽然也不错,但失之与老套、特点不明显。后来几经琢磨,最后敲定《“赵光腚”的后代,富了》的标题。这个标题把稿子中人物的生动点“拎出来”,让人眼睛一亮。
再如,《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10月18日同一版面上的两道标题:“从‘提款机’中提出无期徒刑”、“把自己关进铁窗的看守所长”,可谓诙谐幽默、形象生动。一个“提”字、一个“关”字,用得巧,用得妙!把标题的生动点“抓”出来了![/table] | | | [table=100%,null]做标题时先找突破口,被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有利于做题时较快地切入、较快地找到关键词,进而将标题做得既快又好。题好文一半,为了更好扩大稿件的传播效果,全力将标题做好是唯一的选择。愿我们的记者编辑都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把标题做得精彩夺人! |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