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2|回复: 0

线上消费需挤干价格“水分”

发表于 2023-3-16 14:30: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线上消费需挤干价格“水分”

近日,有用户反映,网购加入购物车的商品调价频繁。记者经过多日观察也注意到,有的商品加入购物车不久就提示“比加入时降××元”。但也有的商品上调了价格,系统则并不提示,如果下单时不仔细对比,直接清购物车,就有可能就“买贵了”。(3月15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线上消费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与此同时,新消费模式下衍生的新问题、新痛点层出不穷、频频冒头。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就梳理总结了2022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呈现的十大特点,指出当前的平台经济模式固然提高了交易效率,但也容易诱发包括“标低高结”、实时变化交易条件在内的新型价格欺诈行为。

电商平台购物车本意是方便价格结算,但如今某些商家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玩起文字游戏,在各类营销手段上大做文章,引来消费者诸多不满。或是假借促销活动的名头先涨价后降价,或是设置复杂的促销规则,或是在会员服务上动动手脚……商家的如意算盘倒是打得挺响,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低价”营销大多是炒作的噱头。同一件商品,经商家百般诱导下充值会员实付价要99.9元,非会员反倒只要99元。当然,九毛看上去只是“蝇头小利”,但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权益也不容侵犯。消费者有时不计较,并不代表商家就能理直气壮的埋下各种价格陷阱、玩些弄虚作假的小花招。

在市场经济的交易规则之下,商家往往也有其自主定价的自由。但定价自由最终仍建立在以诚相待、公平交易、价格披露透明的基础上。倘若是正常的价格波动倒也罢了,最为消费者诟病之处在于,某些商家利用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一些纷繁复杂的游戏规则实现“请君入瓮”式的消费欺诈。对商家而言,一味投机钻营些小聪明、巧立名目各种薅消费者羊毛,或许能带来短期的收益,但长远来看实际无助于品牌口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也会对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造成影响。

线上消费市场的繁荣、商业环境的良性发展均有赖于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信关系。规范商家价格行为、挤干不合理的价格“水分”,少点套路、少点噱头、多点真诚,方能让消费者买得舒心、买得放心。(付迎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