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3-16 17:00:42
|
查看全部
成色
有时我们对作品的不满,想来想去,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成色不足。可资成品的种种资源匮乏,会带来作品的成色不足;囿于范式跳脱不得,也会带来成色不足;秀而失之孱弱,灵而失之草率,刚而失之颟顸,拙而失之呆滞,同样也会带来成色不足。
镀金,是不能带来成色的根本变化的。一块金子,成色是需要接受检验的:接受挑剔的熟悉掌故的眼光的检验、接受物理学的检验、接受高温条件下的化合检验。检测一一过关,此时的金子,我们可以说它成色十足,其光辉中自带分量,其分量里自生光辉。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他的那些关于“国民性”问题的痛心文字。
在鲁迅先生的年代,现代中国也在生长。现代报业、现代出版,各行业的现代管理制度,大都市的现代物质生活等等,在鲁迅先生的年代都已经出现,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呈现着繁荣局面。
我们不禁要问,那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心痛?这是因为,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是会带来对社会的持续不满与持续批判的,这一点正十分鲜明地体现在鲁迅先生身上。但仅此一点还不足以解释鲁迅的痛心——深情的人才会痛心。就当时的情形而言,鲁迅先生痛心于不能看见中国社会一个深刻而本质的变化,痛心于不能感受到一个成色十足的现代中国。
如果我们深信文学应当关乎心灵,那么,我们就应该对作品的成色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