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强化前端防范 治理“帮信”犯罪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法院法警大队抖音平台官方账号“@岚山法警”发布了一条短视频,一名20岁出头、刚踏出校园的女青年,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而受到法律惩处。视频下有近11万条评论问及“什么是帮信罪”。
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帮信罪这一罪名,具体规定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链条化、组织化、跨境化、技术化及非接触性等特点,给群众造成了严重财产损失。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链条中,帮信行为已逐渐成为重要一环,很多青年人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递刀人”。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份数据显示,帮信罪已成为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仅次于危险驾驶罪、盗窃罪,也是发案率最高的信息网络犯罪。更直观的数据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5年间,起诉非法买卖电话卡和银行卡、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提款转账等犯罪从2018年137人增至2022年13万人。
值得警示的是,尽管帮信罪犯罪人数众多,但依然有人对帮信罪这一罪名感到陌生。许多涉案青年法治观念不强,对此类行为触犯刑法的认识不到位,对相关违法行为采取默认、放任态度,贪图眼前利益,进而走上犯罪道路。随着帮信罪的犯罪形式越来越高科技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民营企业员工尤其是科技公司收入较高者涉罪人数持续增加,为犯罪分子开发软件、提供技术支持成为新的犯罪行为。
相关部门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同时,要更加强化前端防范治理。坚持预防为先,进一步加大对电信、金融、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力度,尤其是加强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法治意识,引导青少年和学生增强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关育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