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立】外来的和尚真的会念经吗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似乎不少职工都认可这一点,从企业的管理配置就能深知这点的重要性。就拿成都人的慈善捐款来说,这还可应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随着成都市民慈善氛围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看到了市民对于捐赠意识的觉醒,可是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市民捐赠意识的提高,一些企业却没有“活起来”、 “动起来”,企业和市民在捐赠上唱起了“对台戏”,这岂不成了笑谈。
外来的和尚是指非成都市的企业,他们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无偿地向成都献出爱心,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双手称赞,与之形成鲜明发差的是,成都市本地企业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理,没有正确认识捐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造成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地和尚不念经的尴尬局面,如果长期发展下去,本地企业如果没有加大企业形象的塑造,即是有优质的产品和良好服务,也难于在竞争中取胜,甚至可能失败。而成都市民的的捐赠来自于自己的爱心,他们无偿地将手中的钱用于献爱心上,他们的行为让本地企业感到汗颜。企业的不作为让市民感到无奈,随着时间的延长,市民慢慢失去了捐赠的热情和爱心,这对慈善捐款极为不利。如果我们把企业比作舰艇的话,那市民只能是一艘小船。我们知道,上百人的义务捐款也比不过一家企业的无偿援助,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怎样让企业献出爱心,加入慈善事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
其实,企业也有企业的难处和困惑,当大把的钞票捐赠给慈善企业时,广大职工肯定会有疑问,这笔钱到底给谁了?真正用到了“刀刃”了嘛?诚然,有关的捐赠财务制度看似制定的白衣无缝,但真正得到完善了吗?真正能让人放心吗?这的确是企业领导需要考虑的深层次问题,因为企业也是拿着广大职工的血汗钱去捐赠和献爱心的,这本来就是让人称道的好事,如果一旦没有将钱捐到“刀刃”上,该如何向职工交代啊!所以企业即便想捐赠,但也要考虑职工的心理需求,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让外来的和尚真的会念经吗?如果能念好经,这岂不是打了本地企业一巴掌吗?让本地企业的外部形象受到损失吗!我们整天喊着“以人为本”,把企业外部形象放在首位,但是在慈善企业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袖手旁观,不闻不动,这样的企业永远不会得到职工的认可,市民的赞誉的,所以我们在考虑企业的难处的同时,主动动员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初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