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回复: 0

两岸学者对谈田野调查:从看得到却想不到的说起

发表于 2023-3-20 19:19: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社泉州3月19日电 (记者 孙虹)位于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19日下午举办今年首场“知行大家谈”研学讲座,以“金门田野报告:看得到却想不到的”为题,邀请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陈益源展开互动交流。

  作为此次讲座主讲人,陈益源自1990年起就开始从事金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工作。运用30多年的田野调查经验,他生动风趣又不失学术深度地展现了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的魅力。

  讲座上,陈益源从金门蔡厝古道口一座刻错字的“复一亭”说起,将一个老旧的戏箱子、一尊腰间有洞口的关公神像、两封未能送达的两岸家书等背后“看得到却想不到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

  “在金门,大家都看得到的庙宇、神像、建筑、碑刻等,往往背后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奥妙玄机和精彩故事。”陈益源以此印证两岸间历史、宗教、人口迁徙的深厚情缘,并分享了他对于两岸民间歌谣、家书等文化的考察过程和田野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不仅是收集口述的历史,也要用心收集散落民间的文字材料。”在汪毅夫看来,田野调查中,陈益源不仅善于追问,还在采访人与受访人之间建立了良性关系,让大家对田野调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作为反映大陆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长期着力构建两岸学术交流合作平台,注重对台湾社会历史和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祖地文化研究。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陈伟平说,两岸知名专家学者面对面开展学术交流,从细微之处见真知;闽台两地文脉相承的背后那些“看得到却想不到的”,正是闽台两地民众的日常所见和动情之处,彰显了“两岸一家亲”的共同理念。

  “期待两岸能迎来更多的文化、学术交流机会,增进两岸学者相互熟悉、彼此了解,携手认识共同的过去,朝向一个更和谐美好的未来。”陈益源说。(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