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河南日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通讯员 谢辛凌
3月10日,走进沈丘县周营镇李楼营村鑫蝉家庭农场,蝉卵培育场前栽着一排排密植的桐树。以桐树为支撑物架,盛有蝉卵的柳枝“托盘”排列整齐,吊挂在距地面约1米高的位置静静晾晒着。农场主人29岁的“新农人”王盼坤和妻子哼着小曲,一边拍摄短视频,一边观察着蝉卵生长情况。
镜头前,只见王盼坤随意折断一小节柳枝,顺着枝条断面看去,内部有很多米粒大小的金蝉虫卵。“朋友们快看,这一根筷子粗细的枝条里,就‘藏’着50个到300个卵苗!”
据了解,金蝉俗称“知了猴”,具有高蛋白、高营养、无公害等特点,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其风味独特,对部分食客来说还是一道美味佳肴。近年来,随着野生金蝉数量的减少,市场价格持续走俏,金蝉养殖应运而生。
“养殖成本低,有树就行,养殖周期一般是2年。每亩投入成本约1200元,亩均收入1万元左右。我们繁育孵化的卵苗,可供林下养殖金蝉1200亩。”聊起金蝉养殖,王盼坤娓娓道来。
王盼坤从事金蝉养殖已有10个年头了。早在2013年,王盼坤在山东曹县打工时,就跟着当地人学会了一门林下养殖金蝉的手艺。2018年,他在家乡优惠政策的感召下,毅然返乡创业,流转村里15亩废弃林地,通过更新树木,发展林下金蝉养殖产业。孵化出的蝉蚁幼苗和成熟的金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年均纯收入20多万元。
“当初,俺夫妻俩养殖金蝉走了不少弯路。因为新栽植的树木根系不发达、卵苗下多了树根养分达不到、卵苗被蚂蚁啃食等问题,蝉卵的成活率一直不高。后来,通过上网查资料、请镇里帮忙联系专家上门请教,我们终于掌握了过硬技术,金蝉养殖大获成功。”王盼坤的妻子说。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王盼坤还采取“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30多户村民养殖金蝉。“俺这几年跟着王盼坤学技术,林下养金蝉,年均增收5万多元。”冯营乡杨海营村村民张伟告诉记者。
出台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技能培训、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周营镇将发展“归雁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下,越来越多像王盼坤一样掌握资金技术的“漂一代”,通过自己的努力,摇身一变成为“创一代”,播撒经济“火种”,点燃乡村振兴新希望。
“如今,我们镇马营村的王刘厂、周营村的王珂、谢营村的谢洋等30多名返乡能人,创办了微小来料加工、服装加工、电子组装、大棚种植等六种产业的多家企业,辐射带动1300多名留守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周营镇党委书记程健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