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手一个记录本,站在井下巷道中,边探讨边记录,一项项问题得到快速解决……近日,在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公司0080斜井区域,准备区十余名管理人员在井下工作现场召开了区务会。他们讨论的焦点是该斜井瓦斯管路吊挂问题。
“0080斜井采用了喷浆支护,巷帮上没有吊挂管路的挂点。”准备区主抓生产的副区长董乃增说。
“打锚杆做挂点费时费力,不是最佳选择。”准备区主抓机电的副区长赵小亮说。
在大家轮流发言、相互讨论之后,区长岳洋洋确定了最佳方案:通过借鉴其他专业的操作手法,采取打胀栓的方式,解决管路吊挂难题。
“如果不是大家在现场集思广益,很多问题不会这么快解决,井下区务会效果确实好。”岳洋洋说,把区务会搬到井下,在该区已经成为常态。
不坐会议室,不搞“一言堂”。今年初,该公司创新现场管理模式,将区务会搬到井下生产现场进行,组织全体管技人员及各班大班长、材料员、设备员等相关人员深入一线,在施工区域探讨问题,用双眼和双脚寻找答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眼看过了,处理问题才更得心应手。”准备区党支部书记李同介绍,以前,他们的区务会范围小、形式单一,部分管技人员对现场情况了解不够。为此,他们积极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区务管理模式。
1月初,准备区开始负责处理0253区域部分巷道设备回撤任务。进入新的工作区域之前,他们组织近20名相关人员在现场召开区务会,将1000余米的巷道全部巡视一遍。一路走下来,与会人员感慨颇深。
“相关领导与技术人员都在现场,发现问题立即沟通解决。可以说,处理问题从未如此顺畅。”准备区的陆爱东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由于0253外围设备长时间停用,现场环境不佳。一路上,近二十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巷道中的各个环节,不放过一个漏洞。
“这里的顶板支护不好,要及时补网打锚杆。”岳洋洋边说边在本子上记录。
李同边走边用手触摸各类物品,对大家说:“这段巷道积尘较为严重,要联系通风区尽快恢复供水系统。”走到一处巷道拐角,他又说:“巷道内的拐点、挡门器、风门位置必须进行亮化,要加装照明设施。”
井下区务会扩大了参会人员范围。准备区备件员李伟第一次参加区务会,不一会儿,他的本子上便记录得密密麻麻。“作为备件员,现场参与各项工作分配,该用什么备件、用多少,心里就有数了。”李伟说。
一场两个多小时的区务会,记录并协调问题三十余项,各班组快速完成了区域分工。参会者不禁感叹“这样的区务管理模式太高效了”。
自此,井下区务会在唐山矿业公司形成制度、变为常态。
南三8250运输区域斜井施工期间,面临设备运输爬坡过弯的难题。技术人员对如何运输大件设备产生了不同意见。
有人认为,斜井坡度达20度,属于上山运输,巷道还存在拐角,应该在拐角处加装导向轮及托辊,用大功率绞车直接拉上来,效率更高。
也有人认为,这种运输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在巷道拐角处加装一台绞车,通过接力转向的方式,实现平稳过弯。
就这样,双方技术人员在工作现场连说带画,各陈利害。准备区班子成员全员在场参与。最终,他们决定采取第二种施工方案,全区员工通力合作,收获了较好的工程效果。
“有话会上说,会下齐心做。现在,大家都习惯在区务会上畅所欲言,积极沟通,私下推诿扯皮的事越来越少。”李同说,他们还将不断完善井下区务会职能,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