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通过工程竞标节约外委资金300万元,技术创新创效81.4万元,各单位6S、自主改善项目共111项,节约材料投入1663万元。”这是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杨村煤矿去年的一份账单。
作为一个拥有30多年开采史的矿井,杨村煤矿不断在找增长点、挖利润源、减消耗点等方面下功夫,用好用活市场化管理手段,让降成本与增效益“两条腿”齐步走,拨响“金算盘”,托稳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舱”。
“竞”出真金白银
在杨村煤矿主井斜巷积煤清理现场,10余名职工干劲十足,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积煤清理任务,每人都多了一份“额外收入”。
“清理积煤是竞标工程之一,今年以来已实施了8项竞标工程,按定额结算,仅清理斜巷积煤、人工装沙2项工程就可节约6000元,职工每月增收420元。”杨村煤矿市场化运行中心负责工程竞标的周兴周算了一笔账。
杨村煤矿用好工程竞标这根杠杆,促进人力资源与市场化有机融合,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本着“能自己干不外委”的原则,通过岗位货币化、项目承责等多元化方式盘活生产力,填平基层人力资源市场“洼地”。
杨村煤矿生产服务中心主任马云涛介绍,自2020年太阳能洗浴系统由第三方管理转入自主运行管理以来,生产服务中心通过工程竞标争取到了该系统维修维护任务。他们按照承责经营协议,制定了太阳能洗浴系统维修标准及考核办法,严格按照多劳多得原则,实施货币化管理,把“单位发工资”变为“个人挣工资”,实现岗位效益最大化。“通过承责运营,职工每月平均增收1300元左右,大大提高了职工工作积极性。”马云涛说。
2022年,生产服务中心承包了矿井热交换站系统的维修改造、程序优化、智能化升级等工作,每年为矿井节约费用500余万元。
“我们实施工程竞标,充分利用各单位技术、组织、管理等优势,既保障工程质量达标,又最大限度拓宽工程竞标的覆盖面和职工受益的广度,实现工程和效益的‘双丰收’。”杨村煤矿市场化运营中心主任葛海峰说。
葛海峰介绍,他们不断优化竞标流程,把好工作量核定、施工流程写实、施工难度评估、定额结算等环节,严格落实“一工程、一预算、一竞拍、一施工、一验收、一结算”闭环管理。针对专业性跨度较大、工程量大、独立完成有障碍的工程,他们不断健全工程市场管理运行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施以多家合拍、分段施工、独立结算为一体的“联合竞拍”模式,实现了竞拍全覆盖、效能齐发挥、效益最大化。
“智”取黄金万两
“现在的工作环境好了,效率更高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杨村煤矿皮带工区运转班班长周勇轻轻按下TDS智能矸选机启动按钮,只见皮带输送机上的原煤缓缓经过TDS智能矸选设备识别系统,通过扫描、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后,煤与矸石瞬间分离,泛着光亮的乌金被高压风排出,源源不断地送往块煤煤仓。
传统的人工拣矸方式,选矸效率低、漏选比例较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质量,进而直接影响销售价格。杨村煤矿投入使用的TDS智能矸选机,不仅保证了精煤度,实现了减员增效,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隐患大幅减少。
据了解,杨村煤矿分南北两个筛分车间,智能选矸系统安装在南筛分车间后,北筛分车间停运,每年仅电费就可节省约6万元。筛分车间也由岗位制转换为巡检制,实现煤矸分离全自动控制,减少岗位工17人,每年节省岗位人工成本约173万元。
同时,杨村煤矿注重在智能选矸工艺上谋创新、求突破,针对自身煤质特点和不同时间段出煤情况,大胆进行尝试,通过建立与之匹配的数学模型进行专项试验与分析,实现煤与矸石智能化、机械化精准分离;处理能力最高能达130吨/时,平均矸石排出率在95%以上。选后矸石中含煤比率低于5%,较人工选矸提高了10%,大大降低了选矸成本,有效提高了精煤煤质和煤炭回收率。
此外,杨村煤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有效发挥小改小革“润滑剂”作用,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为手段,通过“金蓝领”人才培养、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五小”活动,激发创效主体活力,为矿井提质增效赋能。
2022年,杨村煤矿“斜巷跑车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等5件发明专利,“矿用架空乘人装置”等37件实用新型专利在兖矿能源第一届科技大会上受到嘉奖认可,机电工区喜获山东能源“全员创新区队”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