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一展才华

发表于 2023-3-24 14:09: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一展才华

近日,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现场,有一批农村主题的项目引起参赛者的高度关注。人们欣喜地发现,新一代大学生开始盯上农村农业发展的痛点,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竭力解决农民面临的难题。一位参观者留言:“大学生盯上农村之痛,体现了关心农业发展、关注乡村振兴的情怀,为这样的学生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从决赛现场的项目看,害虫迁飞监测预警项目、彝绣坊创业项目、有机固废高温发酵项目,都把研究对象锁定在农村农民农业上面,不但切切实实地解决了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而且增加了研究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紧盯农村发展痛点,用所学知识,致力于乡村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一种双赢。农村需要有情怀、肯干事、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5—39岁年轻人中常住在乡村的比例小于30%,乡村青年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深藏在大山深处的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彝绣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但是绝大多数彝族绣娘学历不高,技艺大多来源于祖辈相传、互教互学,产品创意设计能力较弱。并且现有彝绣企业散户多、规模小,一对一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销售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持课题的大学生利用高科技,通过CNN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传统纹样与新中式素材的AI智能组合,让古老彝绣焕发出当代国潮的魅力,实现增产增收。

青年大学生也需要乡村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最近一段时间,青年学生“脱不下的孔乙己长衫”的话题在网络走红。毋庸讳言,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不得不面临一些就业中的深层次矛盾: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缺乏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一些看似光鲜的岗位竞争激烈,人才过剩。面对就业的现实困境究竟该怎么办?是继续等待,坐而论道、哀叹不已,还是踔厉奋发、起而行之,在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比赛中的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盯住农村发展痛点,解决乡村振兴难题,充分体现了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务实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农村基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紧盯农村发展痛点,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发挥科技与人才的综合优势,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也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作者:聂书江 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